德國人原本對外賣并不熱衷。不過,自從疫情發生后,堂食受限,外賣服務需求井噴。餐飲行業與外賣行業之間愈發緊密的共生關系,極大促進了外賣行業業績的提升。市場分析認為,疫情對人們消費方式的影響很可能是長期的,外賣行業將有很大概率借疫情在德國站穩腳跟。
德國第二波封鎖已經持續了3個月時間。期間,隨著出行減少,人們在餐飲與食品方面的消費習慣發生了很大改變。
鑒于此,自去年11月暫停堂食服務后,各家餐廳紛紛開始轉型外賣。
德國人原本對外賣并不熱衷。疫情之前,全德國只有Lieferando一家成規模的外賣平臺。這種一家獨大的壟斷經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務質量,不僅可供消費者選擇的餐廳及食品種類非常有限,外送費還明顯偏高。因此,德國外賣行業始終不溫不火。
不過,自從疫情發生后,堂食受限,外賣服務需求井噴。根據最新數據,Lieferando母公司“Just Eat Takeaway”2020年全年銷售額高達24億歐元,較2019年增長超過50%,去年12月的業績更是同比增長了60%。
餐飲行業與外賣行業之間愈發緊密的共生關系,極大促進了外賣行業的業績提升。同時,在資深“大佬”掙得盆滿缽滿時,新玩家也耐不住市場高速增長的誘惑,紛紛入場。
與國內以平臺為主的外賣運營模式不同,德國外賣行業以餐廳自營外賣服務為主。例如,包括比薩店和壽司店等在內的不少快餐連鎖品牌已經運營外賣服務多年。疫情發生后,這些企業在競爭中顯現出明顯優勢。其他類型的餐飲企業也紛紛轉型,積極組建自己的外賣隊伍,以維持企業正常運營。
市場分析認為,未來,德國外賣市場還將持續增長,會有更多初創企業及平臺加入。疫情對人們消費方式的影響很可能是長期的,外賣行業將有很大概率借疫情在德國站穩腳跟,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同時,餐飲企業也將更加重視外賣及平臺銷售業務,真正實現傳統餐飲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除了外賣服務,疫情期間,德國的食品網購也迅速火爆起來。此前,食品網購在德國還是新鮮事物,各大電商及超市連鎖品牌在線上銷售方面的投入普遍不足,客戶基礎非常薄弱。德國普通消費者仍然習慣到超市、自由市場等實體店鋪采購食品。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選購日常所需的食品。數據顯示,去年第三季度,德國電商平臺食品銷售額達到6.33億歐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過50%;第四季度網購食品消費總額更是較2019年同期翻了一番。
不難看出,德國外賣和食品網購市場潛力巨大。不過,要保持長久活力,關鍵還要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創新服務內容引導消費者將新消費習慣固化下來,并不斷提升對新客戶的吸引力。同時,這一過程還需要伴隨消費者觀念的轉變和數字化信息技術的普及。在電子支付等一系列配套數字化平臺仍不夠普及的德國,要讓更多消費者轉向數字化平臺,尚有大量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