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樊城區磁器街陳老巷道子口有一家“窩子面館”,開業30年來,沒有專人收錢,顧客吃面付錢全靠自覺。
“窩子面館”的老板叫竇漢林,大家都叫他竇八哥,今年65歲。20世紀90年代初,竇八哥離崗創業,開了“窩子面館”。
7月13日8時30分,在“窩子面館”,記者看到除了正在吃面的顧客外,還有十幾個人排隊。“窩子面館”只有三名操作人員,分工明確:竇八哥負責下面條,老伴康棚珍負責洗碗,他們的兒子收拾碗筷、擦桌子。
“八哥,一兩豆腐面,一碗黃酒。”記者注意到,面館里沒有人收錢,很多顧客報出要的東西后,也不問價錢,直接掃碼付賬,也有顧客沒付賬就端著面條去吃了。
“怎么沒有人收錢啊,有人不付錢怎么辦?”看到竇八哥空閑了,記者提出疑問。
“人與人之間需要信任。”竇八哥擦著頭上的汗說,“開店30年來,一直沒有專人收錢,就放個錢箱,大家自己投錢、找錢,現在貼了二維碼,就更方便了。”
竇八哥介紹,“窩子面館”的生意一直不錯,每天100斤面條,上午10點左右就能賣完,
為什么不多準備點面條,多賣點錢?
“面條、臊子和澆湯都是真材實料加工的,量大就難以保證質量了。”竇八哥說,做餐飲必須保證食物的質量,這比口感更重要。
對于竇八哥的為人,吃面的顧客們都舉手稱贊。
“八哥是個實在人,手藝好,人品好。”顧客楊先生介紹,他是“窩子面館”的忠實粉絲,在這吃面十多年了,“有時出門著急忘了帶錢,和八哥說一聲就行了,他從來不催我付賬。”
竇八哥說,開店30年,前來吃面的大多數是回頭客,不會有人不給錢。即便當時沒有給錢,也多半是有原因的。比如,有人有急事忘記給了,有人因為沒有帶錢和手機,還有人確實有困難。暫時沒有給錢的,多半會在再來吃面條時給補上。
開店的這些年里,竇八哥經常遇到一些孩子獨自來吃面條,吃完面就走,第二天或過幾天大人來給錢。“給多少算多少,我從不計較。”竇八哥說。
不僅如此,這么多年來,竇八哥不知道“撿”了多少顧客遺忘的物品,有手機、錢包、筆記本電腦等貴重物品,也有購買的水果、蔬菜等。
撿到這些物品后,他都交代兒子和老伴,先保管好,等顧客來認領。遇到天熱,萬一有顧客把買的肉制品遺忘在了店內,他會細心地將肉放到自家的冰柜里保管,以防變質腐爛。
“只要你用真心去對顧客,相信顧客會感受到的。”竇八哥說。
(記者 李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