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白江區福洪小學福洪小學始建于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有教師二人,學生四十余人。民國時期,經過兩次較大的發展,學校已初具規模,有5所小學,共計643人。解放后,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學校發展迅速,歷經多次調整、發展、壯大,至今,學校有學生1300余人,教師76人,軟硬件設備設施完善、齊全,育人環境優美恬靜。
福洪鄉原屬成都市金堂縣,1981年元旦劃歸成都市青白江區。這個鄉地處青白江區南部,大部分地方是丘陵,少部分是山地。全鄉面積三十七點五平方公里,現轄區內總人口約3萬人。福洪鄉的小學教育事業逐步發展,到1985年已基本實現小學教育的普及。福洪中心校系于1979年,遷于原民主小學舊址上重建的學校,地處福洪鄉民主村八組,位于福洪鄉場——卷棚市街區西南側。2007年完成了標準化建設,有18個教室,按標準配足配齊了軟硬件設備設施,是一所位置適中、環境幽靜、教學條件完善、在丘陵地區頗為引人注目的有代表性的農村小學校。
學校行政帶領全體教師,經過不懈的努力與奮斗,取得了可喜的成績:1.針對學生數逐漸減少,師資嚴重不足的現象,學校行政領導果斷決定,采取“拆校并校”的方針,解決了日益突出地浪費教育資源和師資嚴重不足的現實問題,在青白江區開啟了“拆校并校”的先河。后經了解,至少在成都市也屬首創,接著這一方法被政府采納并推廣,解決了生源不足和教師匱乏的問題。從1999年8月開始,歷經4年,把福洪鄉境內的14所小學,經過“拆校并校”,終變為4所小學,中心校一所(本部),其余三所為校區。
2.教育教學活動全面展開,校本教研開展得有聲有色,教育科研全面展開。我校96、97年兩次榮獲區教育教學三等獎,98年榮獲二等獎,99、2000、2001年連續榮獲一等獎,學校教學質量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認可。我校自1996年起,先后參加了《青白江區小學學習困難學生研究》、《青白江區培養小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研究》、《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研究》、《在小學語文閱讀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申實驗研究》、《小學語文拓展讀寫研究》、《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研究》子課題青白江區區域性課題《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數學空間與圖形課堂教學設計與評價研究》、《小學低段語文教學新形式研究》、《小學語文拓展讀寫與形式研究》、《中小學課堂效能研究》、《以現代遠程教育為平臺,探索“三種模式”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區域性課題的子課題《以現代遠程教育為平臺,探索小學語文運用“三種模式”的教學方法的研究》等課題的研究,并取得了顯著成果。其中,實驗論文或課案獲國家級獎3篇,省級獎近20篇(發表10余篇),市級獎3篇。另外,與教研室合著的《青白江區小學學習困難學生研究報告》獲成都市第八屆普教科研成果三等獎。《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研究》獲四川省教育科研成果獎。
3.從2002年9月起至今,我校被命名為“成都市乒乓球傳統項目學校。多次參加成都市組織的乒乓球比賽活動,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03年9月,青白江區第八屆乒乓球活動月調賽,我校獲團體“**名”;2003年4月,成都市第八屆乒乓球活動月調賽,獲團體“第二名”,總團體男子“**名”,女子“第二名”,發球男子團體“**名”,女子團體“第二名”,對墻擊球男子團體“**名”,女子團體“第四名”,墊球男子團體“第五名”,女子團體“第三名”;2003年10月,成都市傳統乒乓球比賽,第四屆體彩杯,獲男子乙組團體“**名”,女子甲組團體“第七名”;2004年4月,成都市第九屆乒乓球活動月調賽,獲男子組對墻擊球第五名,女子組第三名,女子組墊球跑第六名,男子組第四名,女子發球第四名。個人單項獎若干。另外,我校學生盧年雪以優異成績考入成都市乒校,繼續深造。
4.2001年11月,被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少工委評為“成都市紅領巾示范學校”。
5.2006年3月,被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評為“成都市文明單位”。
成都市青白江區福洪鄉捲棚寺街希望路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