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君豐酒業位于中國酒都北部風光旖旎的赤水河畔,與國酒茅臺同享得天獨厚的水源、氣候、土壤、微生物群等自然條件。君豐酒業前身是佘記燒坊,一直遺留至今,逾百年歷史。公司占地面積30余畝,擁有全套白酒生產企業標準化廠房及設備,現有在職員工200余人,擁有經驗豐富的酒類質量管理、技術研究等專業技術人員。是中國酒都仁懷大型白酒生產企業之一。我公司秉承茅臺鎮醬香型白酒生產傳統工藝,采用本地優質糯高粱和小麥,年踩曲1200噸,生產優質醬香型白酒2000余噸,年庫存基酒3000噸,開發出“君臺”系列酒,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豐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而空杯留香持久更是把綠色醬香型酒發揮到了極致,我公司憑著良好的信用、優質的服務與多家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宋朝年間佘太君家族的佘記燒坊乃君豐酒業前身,當時,為抗金國侵犯,需要研制刀傷和痢疾等戰場溫疫的藥物,在請教道教高人王重陽真人指點制藥迷經時,重陽真人告之,夜郎國茅臺鎮一帶土族生產釀造的構醬酒,加之當地藥材可造治療刀傷、痢疾和溫疫的藥物。于是,佘家人請重陽真人派弟子并帶山西省釀酒大師一起到夜郎國茅臺鎮造酒,把茅臺鎮釀酒方法與中原先進的釀酒技術相結合,在茅臺鎮生產出一種時尚的構醬酒,液體微黃,故命名為《君丹神液》,專供宋朝軍隊使用。在軍隊使用過程中由于體現出對感冒、痢疾、消炎、刀傷、溫疫具有特效,并喝之使人興奮,又養胃,又好睡,故而稱之為《君丹酒》。宋朝滅亡后,佘家后人為生存而將此作坊改為佘記燒坊而得以幸存。
明朝永樂年間,貴州始設布政司。貴陽、遵義等地由此發展為新興的商業中心,酒業盛興,酒坊遍布。在傳統的釀酒重鎮茅臺鎮,釀制白酒的回沙工藝率先形成,蒸餾技術日臻完善。仁懷的茅臺、中樞一帶獨特的地理特性開始突顯對白酒釀制的獨特意義。
清乾隆十年,貴州總督張廣泗奏準開赤水河道、仁岸,成為川鹽入黔的主要口岸。商貿的日趨發達,加速推動了釀酒技術的提高與釀酒業的發展,茅臺鎮釀酒的獨特工藝基本形成,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終成中國**釀酒重鎮,始稱酒都。是時至清末,茅臺鎮先后出現的知名燒坊達到了二十余家,這其中除卻因歷史機緣發展成茅臺酒而享譽南北的成義燒坊、榮和燒坊及恒興燒坊以外,尚有若干品質上乘、技藝獨特的燒坊,亦聲明遠播。佘記燒坊既是其中之代表。
此后,佘記燒坊隨世事變故,起落沉浮,一度毀于戰亂。新中國成立后,多家燒坊被合并成國有的茅臺酒廠。佘記后人為振興佘記燒坊,追求“至善至美”的釀酒技術,蟄伏多年,四處聘釀酒名士名家,潛心鉆研自明代宋應星之《天工開物》和徐啟光之《農政全書》等所傳之古代釀酒術,結合現代化的檢測及規模化生產之技藝,力求超越茅臺鎮傳統佳釀,為華人精心釀造出適合國人口感的純正醬香型白酒。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恢復成立佘記燒坊,更名為“君豐酒業”,以紀念祖輩歷代追求“至善至美的釀酒神技”,以“自強不息、求實創新”為企業理念,把君豐酒業發展成為國內的釀酒企業。釀造的酒成為了**軍委辦公廳內部專用酒,命名為“君臺1號”,2010年8月1日,“君臺1號”更名為“君臺酒”。
君臺酒推出了回收的“獨門絕招”:售出的“君臺酒十五年”按每年遞增15%的價格回收,每瓶酒都有編號和售出的日期證書,將產品升格為一項收藏和投資的項目,這也是君臺酒服務至上的獨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