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藝體中學
【學校簡介】
四川省雙流縣藝體中學,前身雙流縣彭鎮中學,始建于1958年。1996年縣政府決定并報成都市教委批準改革,走上“普通高中+藝術體育”辦學模式、“合格+特長”育人目標之路。2002年建成“成都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05年以來先后榮獲“民主法制示范校”“學習型學校”、“中國西部名校”、“全國中小學科研興校示范基地”、全國“首屆百佳特色中學”等稱號。
雙流藝體中學位居雙流彭鎮,距縣城新區僅1公里,是一所以音、體、美為辦學特色的公辦重點普高。學生在完成部頒普高課程教學的同時,根據其意愿在藝術、體育教學中選修一門特長課,三年高中學業完成后參加國家統一高考,錄取時和其他普高學生一樣接受全國各類高校的選拔(憑藝體高考成績和文化高考成績在提前批錄取)。
雙流藝體中學現占地108畝,校舍4萬余平方米,在校學生2100余人。校園古木參天,環境幽雅,教學、運動、生活建筑分區合理、設施配套完善;餐廳、多功能廳、學生公寓、400m標準運動場、各類教室、展演廳等一一俱全。是一所現代化的新型中學,也是一所洋溢著濃郁學風的特色名校。
該校秉承“明德至善、務本揚長”的辦學思想,實施科研課改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按照部頒標準開齊開足普通高中課程的同時,對選修音、體、美的同學,每周增加6-8課時進行規范、系統、科學的專業教學;對確無音、體、美愛好但文化成績優良的同學,學校開設有純文化班。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職工172人(其中音、體、美專業教師37人)輔導學生的專業和文化學習,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激發學生的成才動力。經十余年成功探索,現已形成一套完備且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學、規范、**的德育、教學及常規管理體系,初步構建起助推傳統意義上的“差生”揚長補短、學業有成、益于終身的教育機制和特色優勢,并不斷鞏固提升。1999-2006高考,年上線率由59.5%上升到98.8%;考生人數逐年遞增,幾年來已向高校輸送新生1900余人,其中上國家“211”工程院校61人;04級的李治斌同學摘取四川省美術聯考桂冠,李元園同學以文化、專業雙優的成績考上中國音樂學院。其藝體特色辦學規模和育人成果在全市全省,06年起高考生每年達600人左右,其中藝體考生500多人。從該校考升高校或自主創業的學生因其“學有特長”而擇業優勢明顯,繼續深造路寬(僅03年前在本校畢業的學生中,已有十多人獲得美術、體育、音樂、英語等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雙流藝體中學已連續八年榮獲成都市教育局評發的“高中工作成績顯著表彰”,近三年高考成績評估居全市四十多所“市重”前列,是全市、全省藝體特色教育的代表學校,更是想通過“普通高中+藝體特長”教育成才的莘莘學子的可選學校。
校長石東華簡介 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市“先進教育工作者”、“共產黨員”、“支教先進個人”,連任雙流縣第十四屆、第十五屆人大代表。
管理理念:
堅持“明德至善,務本揚長”的辦學思想;堅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出彩”的工作思路;堅持“人無全才,個個有才,揚長補短,個個成才”的教育觀念;堅持“以生為本、教學相長、拓潛揚長、和諧發展”的教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獎優激勵”的民主、規范、科學、**的管理思想;堅持“發展和福利并重、優質優酬、重責重酬、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堅持依法治校、制度管理、人文關懷、和諧發展,切實推進“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宣傳揚校”的系統工程,實現“規模、質量、效益”的統一,努力辦有特色的現代化學校、育有特長的發展型學生。
工作愿景:讓學校成為師生學習的樂園、成長的花園、精神的家園。
校長石東華簡介 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市“先進教育工作者”、“共產黨員”、“支教先進個人”,連任雙流縣第十四屆、第十五屆人大代表。
管理理念:
堅持“明德至善,務本揚長”的辦學思想;堅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出彩”的工作思路;堅持“人無全才,個個有才,揚長補短,個個成才”的教育觀念;堅持“以生為本、教學相長、拓潛揚長、和諧發展”的教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獎優激勵”的民主、規范、科學、**的管理思想;堅持“發展和福利并重、優質優酬、重責重酬、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堅持依法治校、制度管理、人文關懷、和諧發展,切實推進“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宣傳揚校”的系統工程,實現“規模、質量、效益”的統一,努力辦有特色的現代化學校、育有特長的發展型學生。
工作愿景:讓學校成為師生學習的樂園、成長的花園、精神的家園。
雙流藝體中學已連續八年榮獲成都市教育局評發的“高中工作成績顯著表彰”,近三年高考成績評估居全市四十多所“市重”前列,是全市、全省藝體特色教育的代表學校,更是想通過“普通高中+藝體特長”教育成才的莘莘學子的可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