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東臨萬泉河,有萬柳塘公園、帶狀公園環繞,優雅而清凈。寺內碑文有載“天聰二年復興古剎”云云,清順治元年(1644年)建成大殿、韋馱殿、兩廊。后因年久失修而洇沒。民國元年(1912年),步真和尚主持重修,先后建山門、天王殿、配殿、鐘鼓樓、禪堂、念佛堂、兩廊、比丘壇。民國八年(1930年)后完成大雄寶殿。寺院坐西朝東,院內建筑分三路,占地約12600平方米,正面有山門三楹,小式硬山造,灰瓦頂。跨過山門,南側為鐘樓,北側為鼓樓,均為歇山九脊灰瓦,樓亭為二層圍廊,下為方形基座。往西則寺分三路。中路前為天王殿,面闊三間,小式硬山造,灰瓦頂,朱紅地仗,檀枋彩畫,殿前檐下左側置木魚,右側置云版,殿內有四大天王和彌勒菩薩、韋馱護法菩薩塑像,殿面北兩側有卷棚式門樓。向西依次為大雄寶殿、比丘壇、藏經樓。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廡殿頂,前后廊,檀枋彩畫,建在高臺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