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寧西大街。藏傳佛教史上被稱為“后弘期”“三賢哲”的藏饒賽、肴格迥、瑪爾釋迦牟尼從西藏輾轉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寧教場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賢哲均圓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圓寂于西寧。后來,信教群眾對該寺大加擴建。在佛殿內塑有三賢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傳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國藏、蒙古等少數民族群眾中頗負盛名,受到信教群眾的頂禮膜拜。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土官李南哥在西寧西大街重建西寧大佛寺,占地20余畝,建有三層閣樓1座,經堂1座,僧舍、茶房等20余間。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西寧衛奏請朝廷,敕賜額日“寧番”。1922年,第七世夏茸尕布根敦丹增諾爾布整修大佛寺。整修后的大佛寺占地約30畝,有前、后院、馬房和花園。前院有山門、經堂、僧舍等建筑。后院建有大佛殿佛殿為三層閣樓,在肴格供養地之上筑起,高約20余丈。解放后,班禪堪布會議駐西寧辦事處設在院內。1978年由政府撥款前院修茸一新。1985年,又修建了后院和經堂。經堂為十世班禪行宮,坐北朝南,歇山式建筑,高大雄偉,殿頂有銅寶瓶,殿脊兩側龍尾高高翹起。殿前一對石獅分立左右,石獅高2米,雄獅居左而踏繡球,雌獅居右而戲幼獅,口含石珠...
歷史文化
創建于明末。歷代均有修葺。1992年秋,旅港鄉人吳煥章返鄉,倡議復建。1993年春動工,是年秋落成。新寺三開間,大門上懸掛吳煥章所立“大佛寺”匾,殿內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寺前及寺右空地鋪設石埕,十分整潔。寺前有大榕樹,盤根錯節,左邊為寮房、念佛堂、五觀堂,皆為現代建筑,環境優雅。寺內有對聯七戒三齋盡一心誠敬,千祈萬壽于兩字平安萬里春光開新運,千年古剎復舊觀。古寺壯麗地…
風土人情
1.各大佛教圣地,不管信不信佛,還是要入鄉隨俗,保持清靜,禁止大聲喧嘩,在寺廟里應該尊守寺廟規則。2.若來佛教圣地僅以旅游為目的,盡量避讓賣香火的商販,如果不買就不要隨便伸手接,有時候很難擺脫對方的糾纏。3.佛教圣地旅行選擇7、8月,那個時候佛教圣地到處能見到綠。4月底的佛教圣地不易旅游,滿山枯草,臺頂山溝的積雪尚未融化,并寒風刺骨。4.準備好零錢,佛教圣地沒有任何商店小賣部,吃齋、住宿、拜功德都需要零錢。不過,如果愿意大面額投入功德箱,當然也沒人反對。5.不論遇到和尚、尼姑、居士、年輕的和年長的均可稱之為“師兄”。6.不論是“你好,謝謝,再見”均可說“阿彌陀佛”。7.山上投宿傍晚時留在寺中,不要在山間行走,注意豹子、狼等野獸8、絕**騎在佛像上拍照。游客如果對寺廟、佛像、僧侶等做出輕率的行為,被視為“罪惡滔天”。9、對想帶回去的佛像紀念品,也**放置地上。與僧侶交談時,要保持低姿式。10、與僧侶交談,必定設法使自己的頭低過僧侶的頭,貴如總統或總理,也謹守這個原則。
--------------------------------------------------------------------------------------
旺季門票:20元
--------------------------------------------------------------------------------------
開放:8:00-1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