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臺一中相關圖片(12張)東臺一中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先進,擁有的體育館、藝術館、圖書館、科技活動中心,專用教室齊全。校園網、校園閉路廣播電視系統達到省標教育現代化標準。體育藝術教育器材充足,圖書館藏書十萬余冊。校園內樹木蔥蘢,芳草如茵,人文景點,錯落有致,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統一。東臺市**中學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辛亥革命后,民國初建,東臺縣“兩堂”突遭意外事故,被迫停課一載,然而由于諸多原因未能按期復校。隨著時間的推移,東臺停辦中等教育的狀況致使有識之士大為不滿,同時也引起了清末狀元、民國實業家張謇的熱心關注。
張謇的母親是東臺人,為報效母親故里,他于1919年在東臺辦起“母里師范”,恢復了師范教育。當時“兩堂”的魁星樓校舍仍在,母里師范首任校長張詧便向東臺縣公署暫借魁星樓作校舍,于1920年開班上課。1921年,母里師范新建的校舍在東臺城郊王家舍落成,校址即由魁星樓遷往王家舍。迫于社會呼聲和張謇獨資辦師范的影響,到1924年,東臺縣公署在魁星樓復辦起了“東臺縣立初級中學”,至此,東臺終于完全恢復了中學和師范教育,形成了母里師范和東臺中學兩校并存的格局。
1927年初,在中共黨員、著名社會學家黃逸峰的領導下,組織起母里師范和東臺中學的部分進步青年,成立了“共青團東臺中學、母里師范聯合支部”,配合國民大革命進行著反帝反封建斗爭。
張謇逝世后,母里師范終因經費匱乏停辦。三四十年代,學校稱“東臺初師”,1951年到1962年,又先后經歷了“東豐聯師”、“東臺初師”和“東臺縣師范”三個時期。到1971年,改稱“東臺縣進修學校”,并于次年設附屬中學,正式辦起中學教育。自此,學校的發展分化為兩極。1978年進修附中改稱“東臺縣第三中學”(東臺撤縣建市后改“東臺市第三中學”),而進修學校該校則逐漸演化為后來的東臺師范。
2002年5月,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規劃下,將原江蘇省東臺師范學校與市第三中學高中部加以合并,東臺市**中學成立,于同年開始正式招生。一座年輕而承載著百年歷史文化積淀的高校就此誕生。2006年7月順利通過江蘇省評估院驗收,被轉評為“江蘇省三星級普通高中”。
校訓:堅苦自立忠實不欺
校風:明德博學務實創新
學風:礪志勤學誠信篤行
教風:敬業愛生嚴謹求新
學校沿襲了東師時代張謇老先生留下的校訓,建校以來,一中學子一直秉承優良傳統,牢記“堅苦自立,忠實不欺”的深深教誨,為母校拼出份榮譽,也為自己拼出一番大好的錦繡前程。
《共譜輝煌》
---江蘇省東臺市**中學校歌
詞:殷國生
曲:呂曉一
海春塔高
串場水長
滔滔黃海把我們滋養
堅苦自立
忠實不欺
先賢風范吾輩發揚
莘莘學子鴻鵠志
愛我一中做棟梁
啊
親愛的一中
青春滿懷成功的理想
讓我們憧憬明天輝煌的樂章
樹綠花香
書聲朗朗
菁菁校園載我們飛翔
明德博學
務實創新
科教興國步履鏗鏘
辛勤園丁勤耕耘
興我一中盡榮光
啊
騰飛的一中
時代呼喚人才的交響
讓我們譜寫明天輝煌的樂章
思齊園
近年來,學校以創建工作為強大動力,堅持以鄧小平“三個面向”理論和教育創新等講話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不斷推進素質教育,提出了“為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提供優質教育服務”的理念并努力探索有效途徑,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管理水平顯著提高,在依法治校、藝術教育等方面,逐步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多次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和獎勵,先后榮獲“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體育項目傳統校”、“江蘇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學校”、“江蘇省招飛工作先進單位”、“鹽城市文明單位”、“鹽城市‘一五’依法治市工作先進集體”、“鹽城市安全文明校園”、“鹽城市田徑傳統項目學校”、“鹽城市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集體”、“鹽城市電化教育實驗學校”、“鹽城市中小學‘百佳校園’”、“鹽城市三星級高中教學質量評比獎”、“東臺市文明單位”、“東臺市依法治市示范單位”、“東臺市首屆教育科研先進集體”、東臺市“十佳家長學校”等數十項榮譽稱號,高考成績一年勝過一年,多次獲得鹽城市教育局、東臺市人民政府頒發的高考質量獎、高考優勝獎。
駐足藝術,放飛夢想
原江蘇省東臺師范學校在人和物兩方面擁有著普通高中無法比擬的雄厚的藝術教育資源,加之學校地處市中心,文化底蘊深厚,藝術類生源廣闊。從這一實際出發,我校從建校伊始,就高度重視藝術教育,把藝術教育作為“拳頭產品”努力做大做強。藝術類高考成績異常喜人。每年都有數十余人考入全國名校。學校藝體教學經驗多次在鹽城市以上相關會議上被廣泛交流推廣,得到及同行的高度贊賞。2010年4月6日被正式確定為“鹽城市中小學藝術教育師范學校”。目前,全校三千多名師生員工齊心合力,在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的正確指導下,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凝心聚力,合力拼搏,努力早日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