峙山廟原名叫東岳行宮,又叫峙山東岳廟。廟址在臨浦鎮邊的峙山山巔。峙山廟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并于道光三年(1823年)修過一次。抗戰期間,臨浦淪陷為敵占區,1942年俞繼鵬部隊打游擊時,從寺廟后攻山時,放火燒了。1945年抗戰勝利后,有人發起重建。1947年年底峙山廟按照原來的清代風格建造完畢,并重塑神像,于1948年農歷四月廿八上梁開放。峙山廟的佛事:峙山廟內除了每月的初一、月半必有香客前來燒香拜佛外,每年有兩次盛大的佛事。一是春季的農歷三月十八,二是秋季的農歷七月十八。二次佛事時間為5至7天。三月十八是東岳大帝的圣誕日,四方百里的善男信女趕來朝山進香,如富陽、諸暨等地趕來的香客都是提早到隨后走,這樣也延長了佛期的日子。二次佛事中又以七月這次為熱鬧。民間相傳,七月是鬼月,從七月十二到七月十八為鬼節,據說每年的這時候,陰間要放假,各種鬼魂可從地獄到家里來走走看看。從七月十二開始東獄行宮要舉行盛大的蘭盆勝會,在蘭盆勝會中,每天都有很多香客前去禮懺。到七月十五進入佛事的高潮,在鄉間,各家各戶都要準備一桌齋飯供奉自己家族中的鬼魂,俗稱搭齋。有的村子把齋飯集中到祠堂或祖廟中,大家相互攀比飯菜的豐盛和精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