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柯志仁勸募美國嫠婦柯琳·約翰遜女士(CaroleyJohnson)捐資,在本校現(xiàn)址建成**幢校舍(南洋樓),建筑面積973.6平方米。同年,學校更名為融美中學堂,寓玉融美以美會中學之意。
融美中學堂歷十三屆(1907-1923年)累計學生人數(shù)共1418人,平均每年在學約83人,多時(1910年)學生數(shù)曾達124人。牧師方鮑參,美國傳教士力亨利(HenryVeezeLacy)、馬爾庚(HughC.Moygan)等先后擔任堂長。著名宗教界人士、原協(xié)和大學校長楊昌棟,著名的元史、蒙古史學家翁獨健等,均在該時期就讀于本校。
二十世紀20年代中期,隨著中國革命形勢的發(fā)展,收回教育權運動在全國范圍展開。民國十四年(1925年),中國政府教育部公布《外人設立學校請求認可辦法》。民國十五年(1926年)大學院公布《私立學校規(guī)程》等,規(guī)定教會學校“校長須為中國人”,“外國人**為董事長或董事會主席”。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融美中學堂于民國十三年(1924年)更名為融美初級中學,深受師生愛戴的薛永香先生始得于民國十五年(1926年)出任校長,民國十八年(1929年)學校向福建省教育廳申報立案。
本校校名以“融美”為冠共歷45屆,幾近半個世紀,累計各年在學生人數(shù)共達7058人。它是本校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發(fā)展階段,富有卓著的成就和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殖民者在這里播下了“跳蚤”,卻使中華民族收獲了“龍種”。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美以美教會福州年議會決定在福清設學。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春季,美以美教會在融城租用民房設立培元書院。創(chuàng)辦之初,學生16人,教工2人。籍貫為泉州惠安縣鼎模村的方鮑參牧師任院長。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修意牧師任監(jiān)學。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余修意接任院長。蔣學書接任監(jiān)學。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修意牧師在海口堂與傳教士李承恩商定后,報美以美教會福州年議會備案,在牛田(即龍?zhí)?借用教堂分設培元書院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消縣城書院,全部師生合并于龍?zhí)铩T洪L魏香谷,監(jiān)學何調友。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方鮑參接任院長。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方鮑參院長繼續(xù)兼任監(jiān)學。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培元書院改名為融美中學堂。融美中學自茲確立于現(xiàn)址。
1949年:,中共福清縣委在云中洋召開縣委擴大會議決定成立南區(qū)區(qū)委會。6月10日,南區(qū)區(qū)委會貫徹縣委擴大會議精神,在龍高地區(qū)建立7個工委會。本校校友施傳福任龍?zhí)锕の瘯飨?月,部分學生參加攻打龍?zhí)飶堌褥魝慰h保安中隊救護工作,薛錫順同學受槍傷。9月,廢除解放前的訓導制度,國民黨黨義課、公民課、軍訓、童子軍訓練等均予取消。12月,林貞瑞、張端機參加閩侯專署干部學校學習,1950年3月學習結業(yè)回校。是年,圖書館清點圖書總數(shù)為1700冊。是年,教務主任方景曾,事務主任薛永香。
1997年:評為“福建省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單位”。
2005年:召開八屆一次教代會,審議通過了《福清三中教師職務競聘評價實施辦法》等文件,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工會委員會,陳紹輝任主席、陳云興為副主席。
10月27日,中共福清市委宣傳部以融委宣干[2005]36號通知,聘任余松為政教處主任,何城為政教處副主任,聘期三年;以融委宣干[2005]40號通知決定劉輝任團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