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能生物發電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從事生物質能綜合開發利用的專業化公司。公司利用國際先進的生物質直燃發電技術和中國豐富的生物質資源,投資建設生物質發電項目,并上下延伸產業鏈,生產、加工生物質能燃料以及灰份的再循環利用等。目前,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大的生物質發電專業公司。 公司于2005年7月7日正式注冊成立,注冊資本金20億元。其中龍基電力集團公司出資15億元,占75%;國家電網公司出資5億元,占25%。
目前,公司已投入運營和在建的生物質發電項目近40個,遍布山東、河北、河南、江蘇、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湖北、安徽、陜西、江西等省和自治區,總裝機容量100萬千瓦,為社會提供綠色電力累計約92億千瓦時,累計消耗剩余物近1000萬噸,為農民增收累計約32億元,累計減排二氧化碳690萬噸。 公司投資建設的**個國家級生物質直燃發電示范項目—山東單縣生物質發電工程1×30MW機組于2006年12月1日正式投產,開創了國內生物質直燃發電的先河,開辟了惠農的新途徑。該項目設計年發電能力1.6億千瓦時,2007年實際發電量2.29億千瓦時,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創造了我國生物質發電的奇跡。 公司投資建設的黑龍江望奎項目,是世界上**個以玉米秸稈為主要燃料的生物質發電項目,該項目于2007年11月16日正式建成投產,為東北地區以及中原地區玉米等黃色秸稈的綜合利用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公司積極推進生物質資源開發利用產業鏈建設。與有關企業合作,成立專業化公司,加強對秸稈燃燒后所產生的灰份的再循環利用,生產、加工生物質鉀肥等系列農作物復合肥料,取得了良好效果。
與國家林業局合作,推廣種植能源林,大力發展林電一體化發電項目。與中國農機院簽署合作協議,在燃料收、加、儲、運設備國產化研發和制造方面搭建起良好的合作平臺。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合作成立“國能——中科院生物質能研究發展中心”,通過具體項目合作研究的方式,為公司在生物質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方面提供技術支持和前瞻性研究。 公司積極開展生物質資源的國際化合作,與瑞典國家電力公司、海熱達林市政府有限公司和海熱達林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等達成合作協議,成立了國能瑞典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在生物質纖維素乙醇研究開發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即將投入商業化生產。積極參與CDM(清潔發展機制)國際貿易,取得實質性進展。 國能生物發電事業的發展,得到了黨**、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
2007年,公司憑借在我國生物質發電領域的開創性工作和在節能環保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被評為“中國能源綠色企業50佳”,并被推薦參選“國際資源環境獎”。
公司的發展目標是: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生物質發電為基礎,建立生物質循環體系,延伸產業鏈,加快生物質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和農林電一體化發展步伐,致力于發展成為世界先進的可再生能源企業。
國能臨泉生物發電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牛莊鄉,是國能生物發電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占地面積250畝,總投資約3億元人民幣。建設規模為1×30MW純凝式汽輪發電機組,配一臺130t/h生物質專用振動爐排高溫高壓鍋爐。
在國家電網公司、安徽省發改委、臨泉縣委的大力支持下,項目于2010年7月20日獲得省發改委核準,11月5日公司注冊完成,11月11日初步設計審查通過,12月3日前三大主機招標完成并簽訂合同。項目投產后,全年機組預計運行7000多個小時,可消耗生物質燃料30多萬噸,提供綠色電量達2.1億kWh,減少CO2排放量20多萬噸,節約標煤約合8萬噸,為農民帶來直接經濟收入約7000多萬元。
國能臨泉生物發電項目,是國能生物發電集團有限公司建設的第三代生物質發電機組中的標桿項目,項目的建成將進一步體現集團公司在生物質能發電領域取得的成就,將成為中國生物質發電潮流的排頭兵。
生物質能發電符合國家新能源發展政策,是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有力措施。國能臨泉生物發電項目建成后,切實解決了秸稈焚燒,污染環境問題,改善了城鄉環境,促進了生態良性循環,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僅能解決當地農民收入,秸稈的收集、運輸、加工等環節也為當地增加了就業崗位近2000個,緩解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提高了地方財政收入,對臨泉經濟的進一步繁榮發展和社會地位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對促進“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主義建設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