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教育局批準,2007年7月將具有近百年歷史的原海寧一中進行了分設,原初中部命名為海寧市**初級中學,下設兩個校區(qū)——一中校區(qū)和鵑湖校區(qū),現有39個班級,專任教師129人、在校學生二千余人。全校師生員工志存高遠,自強不息,務實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教育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高,學校近年來先后被評為國防教育省級先進單位、體育衛(wèi)生省級先進單位,德育工作、團工作、科技教育、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嘉興市、海寧市先進單位、示范學校。學校被確定為嘉興市和海寧市教育科研基地、嘉興市陶行知研究會實驗學校、海寧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重點研究單位。
學校堅持德育為先,加強正面引導,努力營造健康文明、積極進取的校園文化氛圍,德育工作中體現了“四化”特點,即:“目標系列化,管理民主化,形式多樣化,實踐體驗化”。注重德育和心育科研,努力使學生心理品德達到知、情、信、意、能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實施“德育示范”、“德育扶貧”工程,確保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全面性;創(chuàng)新德育方式方法,探索出了以“行動德育”為載體的主體性德育模式,使學校德育形成了以班主任為骨干、以社團為主要依托、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學生自我提升為主要目標的特色。學校連續(xù)5年被評為“萬名學生下社區(qū)”先進集體,2004年學校被評為海寧市德育示范學校,2005年學校被評為海寧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集體。
學校以質量為生命線,扎實做好教學工作。學科教學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強調學科、班級平衡,提優(yōu)補弱,兩極分化。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活動,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三年來,在希望杯全國數學和浙江省、嘉興市科學競賽中,兩門學科獲得嘉興市團體優(yōu)勝獎3次,海寧市團體**名5次,學生個人獲全國級獎14人次,嘉興市級獎62人次,海寧市級獎200多人次。
重視對學生的科普教育,創(chuàng)建學校青少年科技實踐中心,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組織學生參加信息技術作品設計比賽,在海寧市連續(xù)三年都獲得了團體一等獎,嘉興市也各獲團體一、二等獎。在近幾年的學生電腦作品比賽、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和嘉興市、海寧市機器人比賽活動中,參賽學生獲省級獎5人次,獲嘉興市級獎12人次,獲海寧市級獎23人次。2007年暑假,學校“潮韻”民樂團參加全國第四屆青少年民樂團隊北京邀請賽,獲得比賽的高獎——陽光獎,同時獲組織獎。
學校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遵循教育科研規(guī)律,從實際出發(fā),切實加強教育科研的開展。三年來,有36篇論文在嘉興市、浙江省論文評選中獲獎。多項課題獲海寧市、嘉興市級獎。
學校團委的工作模式可以用“一體兩翼、團隊共建”來概括和總結。所謂“一體兩翼”,是一個大團建的概念。一體是指團組織,是主體,兩翼是指學生會組織、學生社團組織。共青團這一主體對學生會、學生社團這兩翼進行思想和工作上的指導,兩翼則是共青團組織手臂的延伸,通過兩翼組織在學生素質拓展和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扎實工作,實現共青團組織在中學實施素質教育中的新作為。“星級達標團支部”考核評比活動和“團員文明流動崗”是學校團建工作的兩大亮點,“青藍書畫社”、“潮韻民樂隊”是學校兩個品牌學生社團。
海寧**中學位于,海寧**中學做到辦學理念新、師德高尚、作風過硬,研究能力、對策能力、理論概括能力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是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建設一支師德高尚、團結協(xié)作、艱苦奮斗、實施素質教育水平高、能力過硬的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