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縣湯池鎮是巢湖市的西大門,距縣城23公里,與桐城、舒城接壤,面積80平方公里。省道軍(埠)二(壩)公路穿鎮東西,合安公路、合九鐵路、滬蓉高速公路均臨鎮而過。湯池鎮是2000年10月被批準為省級綜合改革試點鎮,副縣級建制。
湯池鎮鎮區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建成區2.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00公頃,總人口3.8萬人,非農人口5600人,轄20個行政村和一個街道會。2000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億元,財政收入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50元,集鎮居民純收入3100元。
湯池鎮是集旅游、商貿于一體的小城鎮,“一杯蘭花茶,一把溫泉澡。”是湯池旅游特產。湯池鎮以溫泉為主體,大力發展旅游業,已形成了5大自然風景區,其旅游景點別具特色,吸引了12家省、市、縣單位來湯池投資,建成了12處的休閑療養中心。在療養的同時,到風景名勝區去看一看,這既讓游客得到了休閑療養,又讓他們領略了大自然豐富的內涵。在湯池的商業街上,小商品、小百貨琳瑯滿目;茶葉市場、蔬菜綜合市場上具有鄉村特色的有機食品豐富。這里的“白云春毫”及小蘭花品牌的茶葉香味濃郁,品嘗之后能養精提神。山區出產的百花菜、蕨菜等是湯池的特產,風味獨特,品質優良。
湯池鎮的農業正在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逐漸形成生態旅游農業,已建成了200畝的科技示范園,這是一座花園式的農業生產基地,既有花卉、苗木,又有新品種試種、新技術的推廣,既是旅游場所,又是帶領全鎮發展農村經濟,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推廣示范的場所。湯池鎮具有372個鄉鎮企業,年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6700萬元,稅收340萬元。全鎮基本形成了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旅游經濟這個主導產業為支柱,兼運輸、商貿流通、農機修配、飲食服務、房產開發等為一體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一、概況:
享有“溫泉古鎮、名茶之鄉”稱譽的湯池,位于安徽省廬江縣西部,地處大別山東部余脈,與六安地區舒城、安慶市桐城接壤,屬丘陵地帶。全鎮總面積80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為46平方公里,具有得天獨厚的名優茶和溫泉資源。全鎮轄20個行政和1個街道會,4.8萬人口,集鎮區人口為1.5萬人。
湯池鎮交通便利。省道軍(埠)二(壩)公路橫穿東西,國道合(肥)安(慶)公路(距離集鎮6公里)、合(肥)九(江)鐵路(7公里)、滬蓉高速公路(8公里)、合(肥)銅(陵)公路(18公里),均以一條軍二公路串聯,經鎮而過,是周邊城市合肥市(66公里)、安慶市(120公里)銅陵市(100公里)、蕪湖市(110公里)以及合肥去九華山、黃山理想的中轉休閑地。
湯池鎮九六年被安徽省列為省重點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經過近年快速發展,已具有現代化旅游城鎮的接待服務功能。通訊、金融、商貿服務先進齊全。擁有各類療養、培訓、康復院(所、中心)十余家,中高檔床位500余張。境內自然風光優美,湖光、山色、翠林、溫泉、人文景觀眾多,古有張良隱居地、王安石濯足賦詩;近有葉挺渡江留佳句,著名的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坐落于此。九八年省政府批準湯池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使湯池成為皖中旅游線上的重鎮。
二、資源:
稱曰:“湯池有三寶:名茶、山珍、溫泉澡”。
1、溫泉。湯池鎮繞泉而建,因泉而得名。據記載公元前164年,漢文帝始建廬江國,就有湯池的位置,古稱“東坑泉”后稱湯池,亦稱東湯池。據縣志記載,宋代王安石謫貶舒州途經此地,曾入池濯足并留有“詠東坑泉”詩一首,詩云:“寒泉時所詠,獨此沸如蒸;一氣無冬夏,諸陽自發興。人游不附火,蟲出亦疑冰;更憶驪山下,欣然雪滿塍。”
湯池溫泉堪稱一絕,鎮南有多處泉眼,自然涌流。為開發利用和保護溫泉資源,一九七二年省水利勘探設計院在此鉆探了十個井眼,根據需要僅留1號井和7號井,一九九八年又打開了3號井。湯池溫泉具有涌量穩定、水溫穩定和化學成份穩定的三大特點,1號井日涌水量3584立方米,居華東六省一市之首,且不受旱澇影響,已達國際開發利用標準;水溫63.1℃,溫泉含有63種礦物成份,其中活性元素13種,微量元素14種。化學成份的多元素,有用成份的高含,更具有獨到之處。其化學特征為SO4-Na型,偏硅酸(99.82毫克/升)含量高,對人體骨質起活化作用;鋰0.438毫克/升,能穩定人體的神經;還含有二氧化硅、硫化物等。陽離子以鈉(295.6毫克/升)、鈣、鉀、鎂等為主。陰離子以SO42-(597.61毫克/升)HCO-3(21.06毫克/升),CI-(56.03毫克/升),F-(9.75毫克/升)等為主,尚有鍶、硼、溴、碘、礬、錳、鐵、鉬、銅等。PH值為8左右,屬中性偏堿,礦化度為11.2克/升。因此溫泉對人體具有極高的醫療保健作用,具有美容、護膚、消除疲勞等效用,對各種皮膚病、慢性風溫性疾病、礦山職業病、狐臭、婦科病、骨質增生等有顯著療效,尤其是水氡放射出的a、r射線,對皮膚癌有預防和治療作用,無病可以浴療健體,益壽延年。2、名茶。湯池46平方公里的山區盛產茶葉。名茶“白云春毫”是我國著名茶葉陳椽親自考察、登山采摘研制而成,先后獲省優、部優和中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金獎。同時獲得省優的“小蘭花茶”也享有盛名,“小蘭花茶”是因茶地里生長許多蘭草花,香味吸附茶葉上,使茶葉純香無比而得名。此外,“春蘭”牌茶參袋泡茶在省內外也享有一定聲譽,也是各大賓館理想的待客茗品。湯池茶葉市場每到春季,牽動大江南北及全國各地茶商云集于此,年成交額達三千余萬元。
3、山珍:主要指山區的野菜:百花苗、蕨菜、香椿、野竹筍等,配以佐料,風味尤為獨特,是名符其實的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常食之使人延年益壽。
三、發展定位:
安徽省規劃設計院1996年為湯池鎮編制了發展規劃,給湯池鎮建設定位定性是:建成以溫泉為特色,融旅游、娛樂、度假、會議接待為一體的現代化旅游小城鎮,建成合肥市的后花園。旅游線先接省線,逐步向外線擴展推進。
1、具備條件:有集鎮為依托。2.7平方公里的集鎮建成區內的供電、通訊、供水、金融、交通、商貿、接待設施等服務功能齊全方便。
有溫泉為特色。60平方公里的風景區內以溫泉為特色,周邊有湖光山色、奇松怪石、古樹奇花、佛陀香火、名人軼事、冷泉甘甜。
有周邊客源為基礎。①現有在鎮區的各干療所、培訓中心每年接待省級及全國各類會議均在1萬優質產品余人。②周邊合肥、安慶、銅陵等城市均無溫泉,溫泉浴有吸引力,辦出特色浴更有吸引力,可接待合肥市的外資企業千余家以及周邊的安慶、銅陵外企員工的度假、娛樂和雙休日休閑客流。③合肥市及周邊市、縣雙休日的休閑客流。④江北到黃山、九華山游客中轉休閑的客流等。
有寬松政策為保障。廬江縣政府將湯池鎮定位為旅游重點開發鎮,按旅游有關政策放開放活,給予扶持,實行社會治安地方自治和稅收優惠政策,倡導各界人士到湯池投資開發,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編輯本段舒城湯池原為廬江縣轄地.湯池溫泉為一絕,為促進經濟發展,將廬江湯池一分為二,一半歸舒城管轄,這就造就了現
在的東池、西池兩個湯池,也就造就了廬江、舒城兩縣各有一個湯池鎮。
湯池鎮位于安徽省舒城縣,大別山東麓、萬佛湖之濱,江淮之間。距省會合肥市80公里,距合九鐵路39公里、距206國道22公里、距105國道50公里、距滬蓉高速公路45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達。全鎮總面積156.4平方公里,人口5.4萬人,轄31個行政村2個街道居委會。
全鎮現有耕地2.18萬畝,人均耕地0.4畝。山場面積3.2萬畝,森林覆蓋率54.8%。鎮內主要河流有2條,其中湯池河和城沖河為兩大骨干河流。大小水庫30座。全鎮氣候屬亞熱帶溫潤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6℃,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無霜期年平均224天,陽光充足,雨水豐富,土地肥沃,植被茂盛,四季分明,氣候溫和。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14974.4萬元,財政收入2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78.4元。
這里是大別山地質公園、萬佛湖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被命名為省旅游鄉鎮和省環境優美鄉鎮。湯池有著豐厚的人文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湯池溫泉傳承著千年的洗浴文明;龍眠毓秀鐫刻著一代國畫宗師李公麟的生活遺跡;情侶峰講述著一個美麗而傳奇的愛情故事;望母寨見證著太平天國古戰場的硝煙烽火;三江度假區收攬著萬佛湖的粼粼波光;盆景園濃縮著大別山的珍奇瑰寶。
溫泉是湯池鎮特色旅游資源。據《舒城縣志》(嘉慶版)記載:清桐城派著名代表戴名世慕名到湯池溫泉觀光浴足,并留有游記,收集在《南山集·溫泉記》一文中。湯池溫泉水量豐富,水質優良,常年水溫在65℃左右,富含氡、鈣、鉀、硫磺等16種微量元素,屬典型高熱氡礦泉,具有很高的理療價值,尤其對心血管、高血壓、動脈硬化、關節炎和皮膚病有明顯的理療效果。每年慕名而來沐浴的人絡繹不絕。近10家湯池溫泉服務場所日接待能力3000人次以上。
編輯本段大石橋市湯池鎮政府駐前湯池,人口4.32萬人,面積102.5平方千米,轄28個村委會:徐家溝、二道嶺、臥牛石、英守溝、塔峪溝、北湯池、前三元井、后三元井、望廠口、羊草溝、黃土嶺、二道河子、燒鍋、金家堡、劉家溝、下湯池、卞家溝、東茨溝、西茨溝、祝家溝、前湯池、椴木溝、高土溝、三家子、東葦子峪、西葦子峪、馬門街。
編輯本段泰來縣湯池鎮實行以奶牛業為主的牧業大生產,農村家家戶戶養奶牛,雞、鴨、豬、鵝成群,農業生產的原糧、菜類全部過腹增值,農民人均年收入達2588元,有三分之一的農戶年收入可達10萬元。
同時,主輔換位也給農村帶來了四大變化:一、農家闊了,全鎮90%以上農戶住上了磚瓦房,并有少數農民住上了樓房;電視、電話入戶率達80%;摩托車、農用機動車幾乎家家有。二、人精神了,農民們學科技、學文化、擴大養殖規模形成風氣。三、農村產業結構活了。過去以農業為主、以糧為綱的產業結構變成如今的以經濟效益為主,廣泛開辟牧業、加工業,全鎮牧業收入占農業總收入的75%。四、農村村容村貌美了。近幾年,全鎮退耕還林、退耕還牧3000多畝,營造生態、經濟林、植樹栽花育草萬余畝,鋪設村屯油渣路、修筑鄉間路24條,治沙改造水田1.2萬畝,修筑堤壩40多公里,建造魚塘800畝,使這個昔日被人們稱為光腚屯的湯池鎮,變成今日風景秀麗的魚米鄉。
編輯本段地處宜良縣西面,位于高原明珠陽宗海畔,距昆明主城38公里,距宜良縣城18公里。占地面積282.24平方公里,共有耕地2866公頃。地形三面環山,南面臨海,地勢北高南低,西北面老爺山高海拔2780米。年平均氣溫16.2攝氏度,年均降雨量963.1毫米,森林面積13552公傾,氣候宜人,四季如春。
全鎮轄22個村民委員會,10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3298人,人口自然增長率在6‰以內,農業人口50583人,主要居住著漢、彝、回、撒梅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2508人,占總人口的4.7%。湯池主產水稻、包谷、烤煙、蠶豆、小麥碗豆等,糧食總產量2365.8萬公斤。種植業以花卉、蔬菜、桃梨、楊梅、葡萄為主,養殖業以養豬、羊、奶牛為主。湯池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發展基镼雄厚。境內有高原明珠陽宗海,森林公園小白龍,陽宗海畔高爾夫球場,名勝古跡萬福寺、瑞光寺、西華寺、回龍寺等。地熱水資源十分豐富自流入河水沸如湯,泉水溫度高達70攝氏度,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美容、理療之功效,“湯池”也由此而得名。風味獨特的土特產品湯池鹵腐、湯池老醬、湯池豆腐、人工鹽水面等聞名遐邇。
2005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7.84億元,其中鄉鎮企業營業收入5.3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67元,鎮級稅收收入為1374萬元。
湯池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總儲量1.98億噸,年開采量約200萬噸,共有24對井(坑)。現在湯池擁有旅游、煤炭、造紙、建筑建材等大批骨干企業,第三產業發展到892戶。湯池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新老昆石公路、陽先公路、湯草公路南昆鐵路和昆河鐵路橫貫境內,道路四通八達。1993年開通程控電話,現裝機用戶6000戶,并建有移動電話網、“小靈通”電話網。現有移動電話6670部,小靈通1475部。湯池教育事業發達,有投資1000余萬元建成的初級中學---明湖中學,有完小23所,私立幼兒園3所。2005年中學在校生1279人,入學率92.93%,小學在校生2944人,入學率100%。全鎮形成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幼兒教育等“三教”統籌格局。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共有診所33個,醫務人員130余人,病床120余張,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不斷改善和提高。
2008年12月26日凌晨2時19分發生4.3級地震,震中位于宜良縣湯池鎮一帶。
濟南明湖中學中共黨支部書記王家鑫校長高志廣
濟南明湖中學始建于1957年,坐落在北園大街中段,隸屬于天橋區教育局,1983年被市教育局確定為濟南市重點中學,2001年被命名為天橋區雙語教學實驗學校。2001年濟南市順河高架橋北延工程占用學校場地4000余平方米,拆除學校公用設施6400平方米。現學校占地1.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4000平方米的辦公實驗樓和塑膠運動場待建。學校現有18個教學班,學生1100人。教職工113人,其中高級教師18人,中共黨員27人,民盟盟員4人,師資力量雄厚。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先導,以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為根本,以心理素質教育為基礎,以法制教育為保障”的辦學思路,突出人本教育和教育科研。承擔了國家級“十五”科研課題4項、省級教科研課題2項。2001年學校被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命名為學科“四結合”教改首批實驗學校之一。2002年10月被批準參加**教科所《在課堂教學中,以個別化教學為手段,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的實驗研究》。2002年5月參加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初中生心理建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學校被批準為省教育廳重大課題“心理教育試驗與研究”基地、山東省“雙語教育研究”實驗基地。學校的學科教學實驗課多次獲得各級總課題組獎勵。先后有40余名中、青年教師的課例、軟件制作、心理教育成果獲得國家級、省級獎勵,在省、市、區教育教學競賽活動中獲得優異成績。先后被授予“濟南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濟南市德育規范化學校”、“濟南市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區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區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區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區目標管里先進單位”、“區依法治校先進單位”、“區教育系統先進黨組織”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