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園注重后勤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制定了班級衛生消毒、餐、眠護理、健康檢查等一系列比較完整的幼兒保育制度。
該園加強膳食管理,嚴格把好采購關、驗收關,堅持保質保量地為幼兒提供營養平衡的合理膳食,2004年我園的食堂管理被區衛生局評定為A級食堂;我們認真做好幼兒定期體檢、幼兒晨間和全日健康觀察。建立幼兒健康檢查制度和幼兒健康卡檔案。[1]
該園教職工22人,專任教師13人,其中大專學歷13人,取得教師上崗證的有12人,保健教師1人。
1、提升辦園條件,創設優美整潔的花園。
該園以“創設優美整潔的花園式幼兒園”為目標,精心構思,分步實施,完成了幼兒園的綠化工程,鋪植了草坪、花草樹木,鋪建了塑膠活動場地,為幼兒提供了良好的運動和活動場所,動物飼養角、種植園地這是幼兒親近自然、勞動實踐的場所,通過開展實踐活動,讓小朋友在這里增長了知識,提高了動手能力,也培養了他們勞動實踐的興趣;美觀雅致的長廊,仿古建筑的四角亭是孩子們戶外嬉戲、休閑的好場所,還有供幼兒戲玩得戲沙池、戲水池,供幼兒健身的鵝卵石小路、小土坡,創造了一個優質的育人環境。同時加大硬件投資,添置了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施。戶外大型玩具有“五頂小博士”、“蹦蹦床”等。該園有辦公電腦3臺,移動多媒體1套,數碼相機、打印機等,班班配有鋼琴、電視機、DVD、視頻展示儀、空調等,有開放式的玩具櫥、現代化的盥洗設備。
2、開辟專用教室,營造幼兒成長的樂園。
該園以“營造幼兒成長環境”為目標,根據幼兒園自身的條件和課題研究的需要,開設了體現該園教育特色的專用教室,有集娛樂和教學于一體的多功能活動室,有內容豐富的科學發現室,有寬敞明亮的圖書閱覽室,有讓幼兒自由作畫操作的美工室,使我們的孩子置身于探究的樂園中。
3、巧用農村資源,創設鄉土特色環境。
該園所在地農村自然材料豐富,豐富的農家資源是該園的寶貴財富。創設具有鄉土特色和富有探究氣息的育人環境,是該園課題研究的需要,更是幼兒個性發展的需要。該園發動孩子、家長收集農村自然材料和廢舊物品,共同創設具有探究性的鄉土特色環境。如:每班運用不同的農村自然材料:棉殼、絲瓜筋、稻草、麥稈、蘆葦、竹子、樹葉、辣椒等,制作、加工裝飾點綴主題墻。
該園十分重視教科研工作,提出“以教研促質量,以科研上水平”的教學工作思路,在區托幼辦的指導下,教學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該園遵照“夯實基礎、創出特色、樹立形象”的辦園目標,堅持正確的辦園方向,以優美的環境、科學的管理、優質的教育、熱誠的服務來樹立良好形象。
2003年被評為“南京市幼教先進集體”、“南京市三、八紅旗稱號”、2000年被評為南京市“優質幼兒園”、2003年被評為“南京市綠色幼兒園”。2007被評為“棲霞區食品衛生A級單位”、“三信三優文明單位”,2008年2月被評為“江蘇省優質幼兒園”.
南京市棲霞區靖安中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