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淵聲巷小學始建于1948年2月,地處鼓樓淵聲巷18號,鬧中取靜,全校占地面積為5782平方米。在上級領導的關懷下,經過淵小幾代人的努力,九十年代完成了校園整體改造后,校容校貌不斷更新、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校園里有標準的籃球場和排球場、塑膠跑道、乒乓球臺等體育設施;有微機房、多功能教室、自然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陶藝教室、舞蹈房、圖書室、大隊部室、檔案室、體育器材室、衛生保健室等專用教室15間(見校園環境)。現有19個教學班,726名學生,55位在職教師,其中小學高級教師24人,占44%,本科大專學歷30人,占55%,。學校現有中共黨員9人,共青團員16人。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為了嚴謹治學,規范教學工作,優化教學過程,學校修訂了《淵小教學管理細則》。從狠抓教學"五認真"入手,重點抓好備課、上課兩個中心環節。嚴格質量監控,采取普查、互查、抽查相結合,通過展示交流提高備課質量;通過抽查學生作業,及時掌握作業的數量和質量。通過一個領導深入一個年級的形式,組織指導聽課、評課、上研究課,并定期向家長開放,讓家長進課堂聽課,促進教學。先后邀請了省、市、區教研員和特級教師聽課指導,進行點評、示范。學校的語文教研組被評為鼓樓區先進教研組。
教學以課堂為中心,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我校教師以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提**益為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認認真真教學、扎扎實實訓練,讓學生做學習主人。我校各年級學生、各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都能達到大綱教材的基本要求,合格率可超98%,畢業率、升級率均達100%。近年來,我校畢業班整體水平呈上升階段,僅三年就有18人考入外國語學校,19名特長生進入名牌中學。附近中學都反映我校學生基本素質好,學習有后勁,社會滿意率高,慕名擇校而來的孩子不斷增加,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對該校也寄予厚望。
學生常規管理方面,每天由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和當天值勤學生共同就班級的衛生清掃、早讀、廣播操、眼保健操、路隊、課間紀律、文明禮儀等各項內容分項打等第,"班級常規創星級、文明守紀爭**"的一日常規綜合評比項目,對各班的一日常規進行量化評比,每月頒發"文明班級"流動紅旗。還由學生流動擔任"文明小督察""清潔小衛士"讓學生自主管理,培養學生能力。經過多年的實踐與努力,學校已初步形成了和諧發展的基礎,教師和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學風、班風、教風、校風得到優化。師生文明有素,造就了團結、協作、奮發向上、生機勃勃的集體。
我校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實際,申報實施了市級立項的課題為《關于學校多項情感交流的策略研究》,歷時兩年,取得較好的成果。《南京教育》將研究成果匯編為特刊情感交流隆重推出。此外,還承擔省級課級"讀寫協調的探索研究",1998年先后組織了鼓樓區課題研究現場會,南京市"促進小學生讀寫能力協調發展"階段性研究現場會。2000年組織市課題"自主創新"的研究現場會,省教研員李亮、浙江大學朱作仁教授、鼓樓區教科所長陳偉慶、徐瑞泰等領導分別做了重要講話和專題報告。
在南師大教科所的指導下,經市教科所的論證的十五課題《關于小學生學習生活明理教育的研究》已被列為市級立項課題,目前學校有立項課題6個,其中國家級課題2個《社會轉型期兒童品德心理發展與道德教育的心理研究》、《中華美德教育》,省級社會課題1個《發揮學生主體性,優化社會課課堂學習》,市級課題1個《關于小學生學習生活明理教育的研究》,區級課題1個。參加課題研究老師有38人,撰寫了大量的課題研究報告、論文和總結。有兩個人3篇論文獲國家級論文評選三等獎,有兩人2篇獲省級征文二等和三等獎,有六人13篇獲市一、二、三等獎,有十七人3篇獲區一、二、三等獎,有5位教師參與了有關教學專著,教材匯編、案例分析及課件設計,有4位教師送課到外區,外地承擔區級以上研究課二十多節,有數名青年教師參加市、區、片里的賽課,學校的教科研成績顯著,促進了學校辦學整體水平的提高。
作為市體育(排球)傳統學校,排球已成為在我校全面普及的傳統項目。排球隊曾先后參加過14、15、16屆南京市"新秀杯"排球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并為省少兒排球隊輸送了大量高水平的小運動員。英語口語也逐步成為拳頭產品。學校1-6年級都開設了英語口語課,除本校的3位英語教師外還聘請了2位外籍教師,1位外聘教師。每年舉辦的"英語沙龍"聯歡會已成為歲末孩子們豐盛、喜歡的一道大餐。省臺"金色少年"、《揚子晚報》、《家教周刊》等多家媒體都作過相關報道。今年校英語組排練的節目在鼓樓區英語節目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音樂組編排的集體舞獲南京市二等獎、區一等獎。2000年體衛兩條例檢查驗收,榮獲雙優獎。我校男、女排球隊在南京市第十七屆運動會排球比賽中榮獲女子組**名和男子組第五名的好成績。
"龍潛于淵,聲聞于天"這是1998年著名學者、教育朱作仁教授視察我校時給予的鼓勵。我們要做到辦學理念新、辦學定位準、辦學思路清、培養目標明、培養途徑活,逐步走上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之路。
"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深在浪頭中",就讓我們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乘素質教育的東風做一回弄潮兒,向著更高的浪尖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