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簡介
磴口縣沙業興農業綜合治理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注冊資本5000萬元**,屬縣**全資國有公司。2017年4月由內蒙古金土科工實業有限公司收購51%股權。為國有股份制公司。公司以規范土地流轉、改善生態、提高產值、創新理念為宗旨,緊緊圍繞農牧業供給側結構調整,推動農牧業產業經營方式改變,依托烏蘭布和沙漠光、水、沙優質資源,著力打造烏蘭布和沙漠綠色有機農牧業產業鏈,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一、沙業興公司運行情況截止2017年底公司流轉回土地268223畝,引進**資本對外流轉116181畝,流轉價格1000元/畝,流轉期限50年,涉及25家企業,現儲備土地152042畝;沙業興公司建成砂石路32.36公里,建設高壓線路47.99公里,完成投資1054萬元。入駐企業完成田間道路建設114.8公里,完成高壓線路建設72.6公里,完成低壓線路建設92.2公里,完成防護林帶建設76.9公里,機電井353眼,完成林、電、水、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土地83629畝,完成投資8806萬元。二、自然氣候磴口縣位于內蒙古西部河套平原源頭,烏蘭布和沙漠東部邊緣。地處東經106°9′~107°10′,北緯 40°9′~40°57′之間,東北與杭錦后旗接壤,西北同烏拉特后旗相連,西南與阿拉善盟毗鄰,東南與鄂爾多斯市隔河相望。全縣東西長約92公里,南北寬約65公里,總面積4167平方公里。磴口縣縣境地形地貌復雜,大體可分為山地、沙漠、平原、河流四種類型:北部是高聳巍峨的狼山山脈,為土石山區,面積145.3萬畝,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西部是廣袤的烏蘭布和大沙漠,地表為沙丘和沙生植物覆蓋,面積426.9萬畝;東部為一望無垠的黃河沖積平原,平原區45.6萬畝,這里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渠道縱橫,灌溉便利;南面是奔騰咆哮的古老黃河,黃河水域7.3萬畝,整個地形除山區外呈現東南高、西北低,東南逐步向西北傾斜,從東南總干渠引水閘到西北烏蘭布和沙區,坡降23米。境內海拔相當高2046米,相當低1030米。1、氣候資源巴彥淖爾市風能資源具有豐富區面積大,有效風時多、風能品位高、穩定度較高、連續性好等特點。磴口縣北部地處在賀蘭山和狼山風口上,風力資源十分豐富,據測量,年平均風速達4.5米/秒,年≥3米/秒的時間達6800小時以上,大于或等于6m/s風速的時間每年有2200-2500小時以上,是我國除東南沿海外,全國內陸僅有的幾個風能豐富區之一。加之磴口土地面積大,地形開闊,地熱平坦,距電網較近,交通便利,具備建設大型風電場的條件,為把風能資源轉變為現實生產力,我縣與工菱公司等五家公司積極洽談并簽訂了合作協議書,目前正在做前期工作。磴口地區歷年平均相當大風速為23m/s,瞬間相當大風速28m/s。磴口縣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屬我國太陽能資源富集區域,是自治區規劃的發展太陽能發電的重點區域。太陽的年總輻射量為200-204瓦/平方米之間,各月總輻射的高值在5、6、7月,其次為8月、4月、9月,其中5月達到極高值,此時云量少、晴天多、日照足,因而,輻射強烈。磴口縣2013年日照時數在3100~3300小時以上。其中烏蘭布和沙區,2013年在3380小時以上,屬全市相當高地區。磴口縣多年年平均氣溫7。6℃,極端相當高氣溫38.2 ℃, 極端相當低氣溫-34.2 ℃。磴口縣4-9月份平均日照1807.2小時,占年值的55.9%,春季為27.2%,夏季為28.4 %,秋季為27.5%,與總輻射一致,全市日照5月份達到相當大,日照百分率為:71%-75%之間。2、水資源磴口縣水資源豐富,黃河流經磴口縣52公里,年徑流量310億立方米,黃河年均流量在580-1600m/s之間,據有關資料統計,2006年磴口縣水利資源總量達11.0598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約為327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總量(即引黃水量)為6.0448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7.131億立方米,其中重復計算量為2.116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面積達3452.11平方公里,地下水資源儲量為5.258億立方米,黃河水年側滲量4.9億立方米,可開采量為2.11億立方米。大小湖泊有46處,共有水域面積3.61萬畝。地下水資源分布狀態較為穩定,埋深淺、極易開采。磴口縣地處河套黃溉上游,攔河閘控制著整個河套的灌溉。因此引黃灌溉較其他旗縣條件優越。黃河自2012年閘上平均水位、灌溉行水期一般在1053.6米以上,相當高水位1055米。磴口縣絕大多數耕地可引黃灌溉。黃河流經磴口縣52公里,河套灌區水利大動脈總干渠及烏審干渠橫穿縣境而過,黃河水側滲豐富,同時由于古地理環境及黃河改道,使磴口縣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地下水埋深2-9米,單井出水量80-120m/h。3、礦藏資源磴口縣土地總面積4167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65.3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