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一中始建于1921年。系山海關籍、北洋政府陸軍次長、山東省督軍兼省長田中玉投資興辦,故始名為河北省私立田氏中學校。后幾易其名,1978年起改用現名。20世紀末,學校在施工時發現石碑一個,上面雕刻黎元洪所寫"田氏私立中學"
1953年被確定為河北省重點中學。2003年5月被確定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
學校規劃占地150畝。毗鄰天下**關,位于山海關古城內的東北角。校園內均為仿古建筑。東、北兩面以古長城為屏。因此有“以長城為院墻的學校”之稱。現有高中教學班30個,在校學生1700余人,在職教職工131人,其中有黨員40人,特級教師4人,通過首批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1人,通過省級骨干教師培訓10人,高、中級職稱教師65人。理化生實驗室、計算機教室、語言實驗室均按照超一類標準配備;全校各教室均配備包括計算機、液晶投影機、實物投影儀、電動銀幕在內的多媒體教學系統和有線廣播、閉路電視系統;圖書館藏書8萬多冊;學生閱覽室訂閱報刊200多種(每學期下發調查表,學生可讓自己喜歡的報刊雜志)。有400米塑膠跑道標準操場和塑膠籃、排球場。教學樓邊上還有兵乓球臺及健身器材。南北兩個食堂做出好吃不貴的飯菜(由此得名“山一中大飯店”)山海關一中先后多次獲得“教學管理達標校”、“校風建設佳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貫徹體育、衛生條例學校”、“安全文明學校”、“文明單位”、“文明校園”、“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電化教育先進集體”、“園林式單位”等榮譽稱號。1921年秋—1944年秋河北省私立田氏中學校
1944年秋—1949年3月臨榆縣立山海關中學
1949年3月—1949年9月遼西省立山海關中學
1949年9月—1953年初遼西省立山海關聯合中學
1953年初—1956年河北山海關中學
1956年—1977年河北山海關**中學
1978年—至今秦皇島市山海關**中學
田中玉,字蘊山,1869年10月出生于直隸臨榆城西高建莊(今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高建莊),1935年7月病逝于大連,享年66歲。
田中玉的祖父田永清和父親田潤早逝,他弟兄一人,只有三個妹妹,寡居的祖母孫氏和母親閻姓依靠僅有的二畝半地撫養他們兄妹四人成人,含辛茹苦,艱辛度日,家境十分貧苦。
7歲時,田中玉入山海關高建莊私塾讀書,九歲時(1878年)因其父病故,被迫中斷學習。年紀稍長,他曾與人合伙,在山海關開一小店鋪,賣燒餅、油條等,有時也走街串巷叫賣。后北洋直隸武備學堂(位于天津)在山海關招考學生,田中玉前去應試合格,遂進入該校炮科就讀。畢業后,任北洋軍**鎮炮隊**標統帶,山東兗州鎮總長。1907年他隨徐世昌去東北,任東三省督練公所總參議。中華民國成立后,代理山東民政長。從1913年起,他歷任曹州鎮總兵、山東兗州鎮守使,陸軍第五師師長等職。在此期間,曾奉命去日本購買新式火炮。1915年,任陸軍部次長,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1916年,任察哈爾都統,屬直皖系軍閥。1919年,任山東省督軍兼省長,在1920年直皖戰爭中,他坐觀皖系失敗。1923年,中國各系軍閥為了各自利益交戰,局勢混亂,許多強盜也趁火打劫,占山為王,其中山東匪首孫美瑤占據山東臨城一帶當上了土皇帝。這一年的端午節,他手下截住津浦線上的一列客車,將幾百名乘客當做人質,想借機敲詐巨額錢財,這就是中國現代史上有名的"臨城劫車案"。由于乘客中有不少洋人(記者和游客),軍閥政府怕惹來外交麻煩,忙派田中玉去談判。田中玉經過艱苦斡旋,先與劫持者達成了允許被劫持人質與家屬通信聯絡的協議,并在山東棗莊與槍犢崮之間,設立了臨時通訊機關,后又達成了有條件釋放人質的協議。由于這個震驚中外的事件發生在山東境內,在各國公使的強大外交壓力下,田中玉被迫引咎辭職。隨后他先后到天津、大連兩地寓所閑居,直至病逝。
作為一個舊軍閥,田中玉一生的閃光點不多,而值得后人感念并為其書寫一筆的是他在家鄉創立了田氏中學。
田中玉在任山東督軍兼省長期間,遵其兩代孀居的祖母孫氏和母親閻氏造福鄉里的意愿,從1919年開始,出巨資在山海關籌建"河北省田氏私立中學校"。學校于1920年開始動工,1921年秋季正式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