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市教育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把握新規律,發展大教育”、“用工業化理念辦教育”和“教育優先”的路子,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清遠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實施教育信息化三大工程
廣東省農村中小學“校校通”工程
全市有345所中小學接入基礎教育專網,其中高中25所,初中140所,小學180所。
清遠市基礎教育網中心機房建設工程
2005年市政府撥出專款320萬元用于基教網中心機房的建設,2006年5月,建成并正式運行。它承擔著“五中心一窗口”的重要作用。即匯聚各地校與省連接的中心,各中小學接入市基礎教育網的管理中心,全市基礎教育網教育教學網絡資源的服務中心,全市教育有關數據對外公開、發布的中心,市教育局機關電子政務中心和建成了清遠市教育局官方網站并對內外宣傳全市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窗口。
中小學計算機網絡教室建設工程
現在,全市擁有計算機網絡教室517間,計算機36036臺,總值達1億多元。全市中學、鄉鎮中心小學以上學校,計算機室擁有率達100%。裝備計算機網絡教室和接入基礎教育網工作的實施,使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至少提前了5—10年,使全市的中小學生能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優質教育資源,逐步縮小城鄉的教育差距。
全市鄉鎮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全部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高中開展了信息技術等級考試,并作為高考綜合素質評價指標的一部分。初中學校還將信息技術課程作為期末考試的科目。目前,小學五年級學生能基本學會漢字錄入、電腦繪畫、制作幻燈片、下載網上資料等內容;初、高中畢業生基本學會使用電子表格、制作網頁和多媒體作品。
搭建了教育教學資源庫存。市基教網中心機房的教學資源已通過網絡發揮作用。現階段共有600G容量的新課程1—13 年級主題資源和相關品牌資源,2萬冊電子圖書和部分視頻點播免費提供全市入網學校使用。 成立英語在線學習平臺網——華夏英語課堂,為清遠學生在線學習英語提供便利。
創建一批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為了加快清遠市電教事業和教育手段現代化的進程,根據省的要求組織了一批學校積極創建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實踐證明,實驗校在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中較好發揮了輻射和示范作用。全市共有清遠市**中學、陽山縣七拱鎮中心小學、清城區**中學、清新縣**中學、英德市英德中學、佛岡縣**中學和連州市連州中學七所實驗校。
全市45周歲以下教師計算機初級證持證率達到100%,2萬余名教師取得了中級證書,3000名教師參加了“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全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水平迅速提高,基本能做到“學期五個一”,即:制好一個創新課件,新穎實用;上好一堂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創新課,方法先進;寫好一篇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創新論文,推廣經驗;指導好學生一項信息技術特長活動,收到成效;參加一個有關信息技術的課題研究,見到成果。
建成了一批教育網站。在市基教網中心機房啟用之際,建成啟用了市教育局新門戶網站。一些縣(市、區)教育局也建立教育局的門戶網站。全市14所省一級中小學校和取得省現代技術實驗學校稱號的中小學校,均建成學校網站;84所市一級中小學和部分其他中小學建成本校網站。在廣東省教育廳開展的“校校有網站、人人有主頁”活動,全市鄉鎮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均按要求在活動中建立相應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