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宜賓學院
外文名
YibinUniversity
簡稱
宜院
校訓
厚德、博學、篤行、精進
創辦時間
1978年
類別
省屬公立大學
學校類型
綜合
主管部門
四川省教育廳
現任校長
汪明義
所屬地區
中國四川
主要院系
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等
主要獎項
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一等獎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
中國國際創意設計大賽杰出設計獎
VEX機器人工程挑戰賽亞洲區冠軍
人教社杯全國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
名譽院長
李小琳
奮斗目標
建設特色鮮明的地方綜合性大學
治校模式
文化、理念、制度、實踐
1939年,辦“四川省立宜賓師范學校”。
1952年,學校更名為“四川省宜賓師范學校”。
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宜賓師范專科學校。
1987年宜賓師專從李莊遷至宜賓市江北橋灣溪。
2000年,宜賓市人民政府向四川省教育廳報送《宜賓市人民政府關于撤銷宜賓師范學校建制-將宜賓師范學校并入宜賓教育學院的請示》(批復同意)
2001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原宜賓師范高等專科學校(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和四川教育學院宜賓分院(1984年建立)合并組建的省屬全日制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
2010年,學院成為四川省市共建的**所本科院校。
2012年,當選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單位。
科研成果
學院教師參與國際科研合作獲得英國皇家學會基金資助項目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省級課題7項、市級課題89項、校級課題454項;出版專(編)著13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23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80余篇,SCI、EI、ISTP收錄144篇,CSSCI收錄137篇;獲市級以上獎勵79項;學院獲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
學校治學嚴謹,學術空氣濃厚。自2001年合并建院以來,學校教師出版各種著作135部,發表學術論文3683篇,其中SCI、EI、ISTP、CSSCI收錄361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選目44篇。
(注明:以上信息截至2011年)
辦有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宜賓學院學報》和《宜賓學院報》。
科研機構
該校建有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思想家研究中心;四川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四川省新建院校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四川省農村幼兒教育研究中心、四川省水運經濟研究中心,中國酒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發酵資源與應用”
學術資源
至2007年,圖書館館藏文獻達155.3萬冊(含院系資料室藏書),其中紙質文獻95萬冊,電子文獻60.3萬冊。常年訂閱中外文報刊近2000種。
院系專業
至2013年,學院設有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學院、法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體育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法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政府管理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礦業與安全工程學院、中國酒文化學院、初等教育學院(應用技術學院)等17個二級學院;開辦有覆蓋文、理、工、管、經、法、教、藝、農九大學科門類的本科專業53個,專科專業36個。其中,教師教育專業17個,非教師教育專業2個;經濟學1個,法學3個,教育學6個,文學9個,理學10個,工學6個,管理學7個。
(注明:以上信息截至2011年)
學科建設
省級精品課程:演講學、寫作學、生物技術概論、數學物理方法、企業戰略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動物學、教育原理、數學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市場營銷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數字電子技術、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田徑、高等代數。
校級精品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植物生理學、公共行政學、英語寫作、哲學概論、管理會計、物理化學、標志設計、刑法學、聲樂、會計學原理、綜合英語、數據結構、光學、無機化學、外國文學、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學前教育學、形勢與政策、計算機輔助教學概論、高等數學、大學語文、數學分析(專科段)、文學理論、軟件工程、生產與運作管理、生物工程分析與檢測、計算機網絡工程實訓、中國民族民間舞、化工原理實驗、解析幾何、商法學、西方經濟學、中國古代文學等。
以上統計數據截至于2008年
師資力量
截至2010年,學校有在職教職工1013人,專任教師716人,其中,正高級職稱70人,副高級職稱262人,博士60人、碩士374人,市校共享博士33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3人,四川省第二屆評審(議)委員會評委1人,四川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2人。有二級學院名譽院長14人,特聘教授15人,客座教授103人,外籍教師5人。
對外交流
學校和同濟大學、西南大學、西南石油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國內著名大學建立了聯合辦學機制,每年派遣學生到同濟大學和西南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進修學習,與德國BSK國際教育機構簽訂協議,在校生可赴德國攻讀碩士德制工程師,與美國貝寧迪學院建立了教育合作關系。經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認可,學校成為舉辦成建制的“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培訓項目”的高校之一,合作開辦ACCA培訓班,培養會計人才。
文化傳統
校徽
突出一個辦學理念,“以本為本,務本創新;以質為本,進出雙興;以生為本,辦學為民”的“三為本”。“三A”:大學之魂,學術之魂,秉承“三A”理念:奠學生成功之基,建地方發展之橋揚教育理想之帆,登學術理想之峰。
AcademicFreedom——學術自由;AcademicAutonomy——學術自治;AcademicNeutrality——學術中立
文化活動
該校存有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的學生文化活動中心。學院堅持以大學生素質拓展為統攬,以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為主線,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化、體育、學術、文藝等校園文化活動,主要包含綠茵杯足球賽、籃球比賽、大型文藝演出、校園歌手大賽、大學生青春風采大賽、演講比賽、辯論賽、各類學術講座、學習經驗交流會、考研經驗交流會大學生英語競賽、大學生電子設計制作大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競賽等。參加全國、四川省的競賽成績名列省內同類高校前列。
學校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競賽、“新航道杯”全國校園歌手大賽、全國推新人大賽、全國大學生藝術節(四川賽區)、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等比賽,均取得優異的成績,多人獲得全國和省級一、二、三等獎。
2011年恰逢建黨90周年,宜賓學院有組織了建黨90周年系列文化活動。
文學社團
鄧小平理論研究會、弘聲藝術團、教職工廣場健身舞協會、象棋、圍棋協會、教職工羽毛球協會、教職工橋牌協會、教職工釣魚協會、教職工游泳協會、女教職工民間舞蹈協會、教師健美協會
學生影視文化傳播中心(校園電視臺)、廣播通訊社(“校園之聲”
江嵐文學社、鳳凰文藝聯合會、、大學生演講愛好者協會、影視研究協會、大學生曲藝協會、漢服與漢文化愛好者協會、茶道學社、三源市場研發社、投資創業協會、會計愛好者協會、旅游愛好者協會、萬學職業精英社
讀行者社團、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學生工作導刊》)、考研俱樂部、社會科學讀書協會、管理學社、數學建模協會、早期教育協會、英語俱樂部、流暢日語協會、對外漢語交流協會(雙語協會)、學生法律協會、社會工作協會、愛心協會
動漫社(布拉斯托邦動漫社)、書畫愛好者協會、網頁設計協會、尚品設計精英社、器樂協會、舞者俱樂部、聲樂愛好者協會、街舞愛好者協會、化妝協會、手工協會
足球協會、籃球協會、乒乓球協會、武術協會、跆拳道協會、健美操協會、裁判愛好者協會、定向運動協會(冬季定向運動協會)、雙節棍協會、自由之風輪滑愛好者協會、若巴士特Robust跆拳道雙節棍俱樂部
軍事愛好者協會、飛Young社、食藥用菌社團、環境保護協會(環保志愿者協會)、化工設計協會、電子愛好者協會、攝影愛好者協會、科技創新協會、大學生創新學會、百度宜賓學院吧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