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是原來的海陸豐地區中海豐的一個鎮名,后以海豐、陸豐加上陸河為基礎建立一個市,由于市區設立在汕尾,遂稱汕尾市。
網絡有傳聞原名為“汕美”,實屬誤傳,“汕美”一名是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時期曾經曇花一現的雅稱,多只能算曾用名,而非原名,據康熙、乾隆年間的海豐縣志記載當時就已經是汕尾。所以汕美并非汕尾之原名,只屬曾用名。
汕尾是粵東地區發展潛力好的地區。為適應時代發展,復興粵東經濟,省政府大力倡導發展粵東地區經濟,提出潮州、汕頭、揭陽、汕尾合稱粵東四市的建議。
交通便捷,深汕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建設中的廈深高鐵從汕尾沿海穿過。地理單元相對,是珠三角地區和潮汕地區的重要連接點,是閩南文化、潮州文化、廣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匯地,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之稱。
氣候宜人.海洋性氣候明顯,光照充足,雨熱同期,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溪流眾多,螺河和黃江是全市兩大河流。汕尾市海岸資源豐富,海岸線長達455.02km,占全省岸線長度11.06%;轄內海域有93個島嶼、12個港口和3個海湖,全市沿海200m等深線內屬本市所轄,海洋國土面積2.38萬km,占全省海洋國土面積的14%。轄區內地形內陸以山地、丘陵為主,沿海多平原、丘陵。全市高峰為位于海豐縣西北部的蓮花山,海拔1337.3米。
自然資源豐富,自古有“南海物豐”之說;水產資源極為豐富,分為海洋、淡水、和海淡水三大類。沿海多優良港灣。汕尾港是天然深水良港,是全國沿海開放**類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