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院”)的前身是水利電力部蘇州核電科學研究所(后改名為水利電力部蘇州熱工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其主要任務是跟蹤、消化、吸收核電技術,為核電建設和生產運行服務。2000年10月,蘇州熱工研究所轉制為科技型企業,其全部資產劃撥給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并于2003年7月,注冊成立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蘇州院目前注冊資本金2.86億元,員工八百多名,年產值3億元,設有電站壽命管理研究中心、電站設備監理工程與技術研究中心、環境保護和應急技術研究中心、核安全技術研究中心、電氣及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熱能動力技術研究中心、在役檢查技術研究中心、教育與培訓中心八個專業技術研究中心、一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一個中試基地南京新蘇熱電廠。蘇州院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通過對核電和火電相關技術的研究和廣泛實踐,造就了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在科研開發與技術服務、研發平臺與核電標準建設、人才培訓等諸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電力行業尤其是核電領域已有了相當的知名度。
蘇州院持有環境保護部頒發的甲級環境影響評價證書、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質監總局核準頒發的設備監理甲級資質證書、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發的電站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核準證,設有國家核安全局蘇州核安全中心、電力工業鍋爐壓力容器檢驗中心、電力工業電力安全工器具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培訓中心。蘇州院目前是電力行業核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核能發電分會、超(超)臨界鍋爐用鋼及焊接技術協作網和電力行業CFB耐火耐磨委員會秘書處的掛靠單位。
蘇州院近年來在科研平臺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繼2009年建設“電站金屬材料壽命評估實驗中心”后,持續擴大環境輻射實驗室、電氣設備老化實驗室、設備診斷與性能試驗實驗室等硬件設施的建設規模。同時,相繼批準設立了江蘇省“核電站設備安全及可靠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企業院士工作站等技術研發平臺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培養平臺。2010年7月,國家能源局批準“國家能源核電站壽命評價與管理研發(實驗)中心”在蘇州院開工建設,蘇州院開始在國家層面引領核電站壽命評價與管理技術的研發。
由于科研實力的不斷提升,蘇州院開始進入國家核電科技創新體系,負責和參與國家級核電重要科研項目,主要包括:牽頭負責國家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重大專項“核電站壽命管理技術研究”課題;負責(國家863項目)高性能燃料組件用鋯合金研制;負責(國家973項目)超臨界水堆關鍵科學問題(材料輻照條件下微結構及力學性能、材料腐蝕)的基礎研究。此外,近年蘇州院還參與了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環保部的應急項目、能源局的專項課題等合計8項重要研究課題。
為助推國家核電自主化加速發展,作為電力行業核電標委會的掛靠單位,蘇州院積極投身于核電標準建設,負責69項和參與27項國家或行業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其中包括受國家核安全局委托由蘇州院負責修訂的國家核安全法規和國家標準。截止目前,由蘇州院負責制訂的核電標準已頒布實施的有15項;已完成報批稿的有12項,正在制訂和修訂的標準有69項。為了促進與核電先進國家的技術交流,蘇州院正在組織編譯出版法國核電RCC系列標準,目前已完成RCC-M部分的編譯工作,其余RCC標準系列卷將于2011年陸續出版。
隨著蘇州院科技研發的不斷深入,涌現了一批又一批的科研成果和專利技術。近三年,蘇州院累計有19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項。截至2010年10月,共申請專利37項(其中發明專利13項),獲得授權11項;獲得軟件著作權證書9項。
蘇州院將秉持“以核為主、核常交融”的經營理念,以解決我國核電工程建設、生產運營中的應用技術問題為己任,以共用技術能力建設為基礎,以推進核電技術的自主創新為宗旨,以提高核電機組的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為目標,堅持走以市場為導向的學科建設之路,力爭把蘇州院打造成為國內核電領域的具有專業特色的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