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自古就是尚文明禮之邦,興學重教之地,從道啟東南的仲雍到文開吳會的言子,從兩朝帝師翁同和到兩彈元勛的王淦昌,三千年來弦歌不絕,才俊輩出。綿綿歷史長河,積淀起常熟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常熟以“建設現代教育名城,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為總目標,開拓創新、務實奮進,教育事業實現了快速協調發展。近三年來,相繼獲得了“省幼兒教育先進市”、“省普及高中段教育先進市”、“省規范教育收費示范市”、“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市”、“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市”“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市”等榮譽稱號。2007年,接受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評估,評估組一致認為,常熟教育現代化水平已經在全省乃至全國處于水平。目前,常熟有公辦中小學97所,幼兒園51所,在編教職工10629人,在校(園)學生、幼兒165674名。
教育發展投入大。“十一五”以來,全市教育經費總投入超過75億元,新建和改擴建校舍面積超過67萬平方米,傾力打造現代化學校,使每所新建學校都成為常熟教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市政府每年均把教育的重點工程列入實事項目,高標準、高質量建設了尚湖高級中學、濱江職業技術學校、外國語初級中學、世茂實驗小學、義莊小學、董浜中小學、唐市中心小學、滸浦高級中學等學校,全市呈現出“學校面貌一樣新、校園環境一樣美,設備設施一樣全”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
優質資源比例高。全市公辦幼兒園中省示范、省優質幼兒園比例為80%,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成為蘇州市教育現代化學校,普通高中全部成為省三星級以上學校,三所學校成為省四星級普通高中,常熟職教中心校成為省首批四星級職業學校、省高水平示范性職業學校,正創建國家級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濱江職業技術學校成為省三星級職業學校,社區教育成為省社區教育實驗區,正在積極創建國家級社區教育實驗區。
素質教育成效好。制訂出臺了《常熟市深化素質教育十八條意見》,明確教育規范、質量過硬、特色鮮明的辦學要求,幾年來,“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長”的辦學理念和教學觀念深入人心,努力探索“輕負擔、**率”的課堂教學,大力豐富校園生活,積極開展特色活動,生態環境教育、勞技教育、國防教育、科技教育、藝術教育成為常熟學校亮麗的風景。素質教育深入實施推動了教學質量連創新高,高考成績連續多年穩居前列,恢復高考以來,已經產生四位省高考狀元。
服務經濟能力強。常熟教育從常熟經濟結構和產業特色出發,以配套三大經濟板塊的思路建設職業技術學校。2005年以來,相繼新建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濱江職業技術學校、高新園中等專業學校,總投入超過8個億,校企攜手、合作多贏的職業教育特色日益鮮明,規模優勢逐步體現,學生職業技能不斷提高,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開發區品位也得到有效提升。“十一五”期間,農村成人教育中心和社區教育中心充分發揮教育功能和培訓功能,每年教育和培訓各類人員約22萬人次,農村致富骨干4500人,致富帶頭人650人,農村優質高產技術培訓16000人次,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較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