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沙小學創辦于清末民初(1908年前后),其前身為“新洲南溪學校,因舊校址曾設在新洲祠堂村內,也叫祠堂小學,解放后更名為新沙小學。學校歷經百年風霜,幾經搬遷后,舊校址早已蕩然無存,新校址于1996年由深圳市政府撥款重建,翌年夏天校舍落成后交付使用。是一所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百年老校,又是一所現代化、生態式氣息濃厚的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中國特色教育示范基地學校和全國文明禮儀普及活動示范基地學校。2007年3月,新沙小學被**教科所指定為國家教育部“十一五重點課題研究單位,是**教科所的全國青少年科學教育師訓計劃實驗學校和中國特色教育理念與實踐項目學校。
校園占地面積11554.9平方米,建筑面積7156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95%。現有24個教學班,1250多名學生,78名教職工,黨員教工24人,中、小學高級教師占任課教師的57%(其中省政府津貼1人)。擁有多媒體計算機室、科學實驗室等30多間教輔室,所有教室均配備了多媒體電教平臺和校園閉路電視,國際互聯網遍布校園的每個角落。學校有較為完善的體育運動設施。
學校以“全面發展打基礎,張揚個性顯特長為辦學理念,以“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為校訓,以科學、體育特色教育為龍頭,大力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動手、大膽創新的良好個性,努力打造素質教育模式,創立學校品牌。幾年來,學校的科技教育、體育教育特色已蜚聲市內外,組織參加的國際、國家、省、市、區級科技競賽,教師屢屢獲獎,學生紛紛捧杯,我校學生自主制作的2件作品在中國國際科學生活博覽會上獲獎;7項師生科技作品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學校連續13年在福田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名列前矛,4次代表福田參加深圳市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并獲好成績;在各級競賽競賽活動中,學校獲集體獎項25個,教師獲獎586人次,學生獲獎2263人次。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先后多次接受廣東衛視、南方日報、廣東科技報、深圳衛視、深圳商報、深圳晚報等媒體記者的采訪。
新沙小學具有悠久發展歷程和厚重文化底蘊,在睿智的領導和敬業的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特區特點、新沙模式的四大辦學特色:
(一)以養成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和關愛行動為主題的思想道德教育特色。學校德育工作在穩定、有序的常規中發展,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提升,形成了優良校風和學風。近年來,先后有二十多個班級被評為福田區“文明班、“中隊,150多名學生被評為福田區“三好學生、“少先隊員、“學生干部。共產生校級“文明班40多個(次),文明學生720多名。2007年7月,學校被國家關工委等10部委授予“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普及活動(示范)基地學校。
(二)以田徑、武術、藝術廊墻和假期小報為龍頭的藝體教育特色。(1)學校田徑隊連續13年在福田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名列前茅,四次代表福田區參加深圳市中小學生田徑比賽。2005年冬,我校田徑隊代表福田區參加深圳市中小學田徑運動會,不負重望,雙雙獲得小學男、女子團體冠軍,其中兩人達國家二級運動員標準,破一項市級記錄,創兩項市級記錄。學生參加市、區武術比賽多次榮獲團體一等獎,2名學生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標準。我校學生參加深圳市體質測試,連續五年名列前茅,其中三次獲得優良率**的好成績。(2)在近150米長的藝術廊墻上,本校自由組合的“小畫家們自主設計和繪制了三期科幻和環保畫,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奇思妙想和藝術天賦。學校組織參加“黃山杯國際少兒書畫大賽,榮獲“2006中華十佳素質教育先進集體稱號。(3)三年級以上的學生自覺完成寒暑假自編小報已有八年歷史。(4)兩年一次的校園舞大賽吸引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學生參與表演,堪稱“校園一絕。
(三)以小發明、小創造和科技小論文為主要載體的科技教育特色。學校7項科技發明獲得國家專利;陳少琪同學發明的科技作品“濾油鍋、楊舒淇同學發明的科技作品“放大鏡的手機套在中國首屆國際科學生活博覽會上展覽并獲獎;在二十屆、二十一屆、二十二屆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先后有二十多位同學的作品榮獲省級二、三等獎,楊育龍老師獲園丁獎,鄭耀宗校長榮獲“廣東省科技工作者獎;2007年7月,學校科技小組3名同學參加“全國勞技教育創新作品大賽分別獲得金銀獎牌,65人次學生科技小論文發表在《少年發明創造》等國家級刊物上刊登。廣東電視臺、南方電視臺、廣東科技報、南方日報等新聞媒體曾對我校的科技教育作過全面報道。2007年11月19日,鄭耀宗校長被**教科所指名在“全國第二節中小學科學教育論壇上發言,之后又接受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教育》雜志等多家媒體的現場采訪。
(四)以校本研修、課題實驗為主要形式的教育科研特色。學校先后承擔三個國家級課題子項目的研究,均已通過了組結題鑒定。我校通過實驗研究,出了成果,出了經驗,出了人才。學校被評為“全國引探與創新課題研究十佳先進集體。16位實驗教師被評為全國引探與創新研究先進個人。2006年10月21日,鄭耀宗校長在全國引探與創新教育大會上專題介紹了實驗經驗,說課比賽中,范艷麗老師榮獲一等獎,與會代表還觀摩了徐偉萍老師的語文研究課。在實驗中受益大的還是學生,近幾年來,學生有1200多人次在區以上各項學科知識竟賽中獲獎;學生期末測試全校學生語、數、英三科平均83分以上,率55.5%以上;全校共產生“全優生831人次,“新沙之星920多人次。2007年3月,新沙小學又被**教科所列為國家教育部“十一五重點課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和差異性教學策略研究實驗單位。
新沙小學全體師生將繼續發揚百年老校的優良傳統,發揮人才強校的巨大優勢,譜寫新詩篇,再創新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