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成立于2004年1月1日,是在天津市發改委、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支持下改建組成的。市場已被列為天津市“十一五”發展規劃中的三個重點市場之一,在戴相龍市長2007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被作為天津市成功運作的示范性市場予以肯定。
2006年市場首先在張家港保稅區設立分市場,今年計劃在廣州保稅區建立第二個分市場,在青島等地區建立辦事處。
市場本著“以經營外棉為主業,以建成國際化大型現貨超市為發展方向”的經營思路,通過與美國紐約期貨交易所、新疆棉生產基地鏈接,依托天津港和保稅區的區位與政策優勢,服務于國內和整個亞洲地區。
市場以進口棉花貿易服務為主業,還代理羊毛、羊絨、亞麻、化纖、棉紗、坯布、染色布及各種面料、染化劑、各種紡織品輔料、紡織機械及零配件等商品。市場還可以為國內企業提供進口棉花信息咨詢、品質鑒定、報關報檢、倉儲、物流配送、金融等一系列配套服務。
市場通過與外商簽訂代理寄售協議,將原來傳統從國際市場上采購棉花的周期從3個月縮短到3天,把因樣品與貨物差異導致的質量索賠案件降低到低,通過一個具有良好國際信譽的貿易平臺的搭建,真正把國際采購棉花的復雜過程變成簡單、便捷、直觀的現貨交易。
市場目前與世界30余家棉商建立了合作關系,代理銷售產地美國、澳大利亞、烏茲別克、印度、巴基斯坦、馬里等地的各等級棉花。其中世界規模前10名棉商如艾倫堡、ECOM、賴因哈特、普萊克瑟斯、奧蘭等均是我們長期的密切合作伙伴。在國內方面,市場曾經提供貿易服務的紡織企業或中小貿易商超過1000余家。
作為國家發改委國家財政資金扶植項目,2007年市場將推出進口棉花現貨的電子撮合交易業務,這是在濱海新區金融先行先試政策下,為活躍和拉動進口棉花傳統現貨貿易搭建一個新的平臺。同時2007年中市場將完成天津保稅區內國際棉花檢測中心的建設。檢測中心建成后將由市場和天津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共同使用,承擔進出口棉花的法定檢驗和客戶第三方委托商業檢驗職能。
市場是國際棉花協會(ICA)企業會員,總經理畢玉娟是國際棉花協會棉花國際仲裁員和規則制定委員會成員。
[特殊說明]市場為員工提供天津市內到保稅區的班車(目前三條線路),提供免費工作午餐,五天工作日,工作時間8:30-17:00,市場為員工按工資總額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