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術學院坐落于武漢長江之濱、武昌蛇山北麓的曇華林,是華中地區唯一一所專門高等美術學府,全國八所美術學院之一。我院為本科和研究生學歷教育的高等美術院校,隸屬湖北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門為湖北省教育廳。
我院的前身是創辦于1920年的“私立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武昌藝專是中國現代**所私立藝術教育學堂,是我國早的三所藝術專科學校(北平藝專、杭州藝專、武昌藝專)之一,也是中國近、現代高等美術教育的發源地之一。
1937年至1945年抗戰期間,學校遷至四川江津,1946年抗戰勝利后返回武漢。至1949年,武昌藝專辦學歷29年,為我國近現代藝術教育事業的創立與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也為新中國的藝術教育,特別是華中、華南地區的藝術教育事業的繼續發展,從人才蓄備與教育承傳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49年,武昌藝專并入中原大學,之后又并入湖北教育學院和華中師范學院,幾經變遷,1977年恢復原校名——湖北藝術學院,分美術與音樂兩部。1985年,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準,美術分部建院,定名為“湖北美術學院”,形成了中國當代高等美術教育的新格局,開啟了我院在當代高等美術教育領域崛起的新篇章。
我院在我國中部地區,開啟現代藝術教育之先河,以進步思想指導辦學,積極推行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蔡元培先生當時曾為我校題詞——“推行美育”,努力踐行美育作為教育的重要思想,同時也是世界觀教育的理念,成為當時社會文化藝術領域里一股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在中華民族危難時期,學校師生盡其所學服務于社會、服務于民族,為祖國培養藝術專業人才的使命感歷久彌堅、矢志不渝。我院師生在毅然投身于抗日救亡運動之中,創作多以抗戰為題,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奮起御敵、保衛國家的英勇斗爭精神,創作了大量愛國主義宣傳畫、藝術品,其中有些作品被印刷成宣傳畫,廣為張貼,影響很大,有些作品參加了當時的全國美術展覽,廣受好評,得到徐悲鴻等人的高度贊譽,有些作品現藏于中國美術館,成為中國現當代美術史的重要篇章和人類社會珍貴的精神財富。
八十八年來,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學院始終堅持“崇德、篤學、敏行、致美”的校訓,堅持藝術“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文藝方向,服務社會、融入社會、引導社會,成為我院一以貫之的精神傳承。學院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育人為根本,以先進的辦學指導思想、兼收并蓄的學術精神和兼容互動的教學理念,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藝術人才。
經風雨而茁壯,歷滄桑而彌新。經過多年發展,艱苦創業,在改革開放中我院不斷抓住機遇,完善主校區建設,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并積極拓展辦學空間,全面啟動新校區建設。
目前,我院已經建設成為集美術教育、美術創作、藝術設計、美術理論研究和藝術產業開發于一體的、有較大規模的高等美術學府,形成了從中專到本科、碩士生、繼續教育生的多層次人才培養和管理體系,在華中地區的高等美術教育領域中具有基礎性、開創性和代表性地位。
我院現有在校學生總數6431人,研究生400人;專任教師238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59人。現有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0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8人,享受省政府專項津貼人員6人,“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1名。聘請了20名國內外知名為客座教授;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占引進教師總數的71%;選送教師30人次出國培訓研修、考察。學院師資隊伍建設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人才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學院現有美術學、設計藝術學、藝術學和中國少數民族藝術4個二級學科,其中,美術學、設計藝術學和藝術學為省級重點學科,美術學為省級優勢學科,設計藝術學為省級特色學科。2005年,我院被授權為我國首批頒發成為藝術碩士專業學位(MFA)的32所試點院校之一。根據國家關于新增博士點的政策調整,學院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項目建設已經得到實質性推進。我院現有18個教學分院、系、部,7個本科專業,24個專業方向,形成了專業方向發展較為齊全的本科教學體系和研究生的教學方向。設有兩個研究中心——湖北省現代公共視覺藝術設計研究中心和楚美術及中國南方先秦美術形態研究中心,6個研究所。擁有繪畫、藝術設計、雕塑、動畫4個省級品牌專業(其中動畫專業為立項在建),工筆人物畫、泥塑、石板畫技法以及動畫基礎—動畫造型4門省級精品課程。今年,我院繪畫專業又獲批為教育部**類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標志著我院專業結構不斷優化,專業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在省教育廳舉辦的全省47所高校本科生畢業論文評比中,我院學生的畢業論文獲得7個一等獎,9個二等獎,28個三等獎,113個提名獎;2005年,在“全國首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我院獲一等獎1名、二等獎7名,三等獎和獎4名,并獲教育部頒發的“學校組織獎”;2005年,在湖北省高校大學生科研成果獎評選中,我院共獲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2名,成績在湖北省高校中位居前列;我院學生邰麗華領舞的《千手觀音》,在2004年世界殘奧會和2005年**電視臺春節晚會上,感動了中國。2007年,我院學生奪得第八屆CCTV模特電視大賽男模亞軍并被授予“中國扶貧宣傳使者”稱號;我院學生設計的作品《晶晶》在中國第六屆城運會吉祥物征集活動中奪標,《福亥豬》在第七屆中國郵政賀卡評選中榮獲唯一的“創意金獎”。
近年來,我院學生的美術、設計作品在國內外各類大賽中獲獎140余項,其中國家級金獎12項,銀獎12項,銅獎9項。取得了驕人的人才培養成績和良好的辦學聲譽。湖北美術學院培養的人才和專業成果在不同的領域和行業中為湖北省乃至全國的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學院對外學術交流日益頻繁,科研實力大幅提升。近年來,學院邀請來自法國、德國、英國、加拿大、美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等國的學者來我院訪問講學200余人次,我院教師到國外進行學術交流達40余人次,與韓國弘益大學等大學建立了互換留學生的友好合作關系。5年來,學院立項科研項目55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社科基金項目雙雙實現零的突破;共舉辦學術講座170余場,各類美術展覽130余次;出版教材、著作、畫冊等100余部,發表論文近520余篇。教師美術、設計作品在各級各類大賽中獲獎160余項,其中國家級金獎14項,銀獎12項,銅獎13項。2007年,我院教師設計的作品《五彩城運》在全國第六屆城運會會徽的征集中一舉奪魁;作品《楚楚》在中國第八屆藝術節的吉祥物征集活動中成功奪標。2008年9月,在國際奧委會主辦的“2008奧林匹克美術大會”中,我院教師獲金獎,學院也獲得了組織工作獎。面向行業需求,我院教師參與設計的100多個項目運用于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8年環境藝術設計系承擔了我院新校區的規劃設計,其設計方案被收錄入《中國設計百家》。
在長期辦學實踐中,我院貫徹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辦學理念,充分利用和發揮多年來我院已經形成的作為華中地區、尤其是湖北省美術教育、藝術創作、藝術設計和藝術理論研究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的優勢,逐步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秉承“兼收并蓄”的學術精神,發揚“兼容互動”的教學理念,培養了大量“崇德、篤學、敏行、致美”全面發展的人才。
歷年來,我院有眾多藝術家一系列作品在中國畫壇上產生重大影響,屢獲國家級大獎,特別是在全國第六、七、八、九、十屆美術作品展上多次獲得金、銀、銅獎和獎,在服務社會的理論實踐中也取得了突出成績,近年來,我院完成了《江漢平原濕地農業生態景觀模式研究》、《長江四橋景觀規劃設計》、《光谷創業街規劃設計》、《人民大會堂湖北廳壁畫創作與環境設計》、《漢口江灘景觀設計》、《武漢音樂學院新校區規劃設計》等重大項目。
我院在我國中部地區的當代美術教育、藝術創作研究和文化經濟建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良好的社會聲譽和較高的學術影響力,為形成華中地區美術教育、藝術創作的學術風格和人才培養格局,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對當代區域經濟與文化建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