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是浙江省的教育大市。全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724所(民辦1612所),在校生149.3多萬人(民辦48.1萬)。教職工11.9萬人,教育人口占全省近五分之一。
截止2012年底,溫州市教育總投入175.32億元,位居全省第三;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8438元,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1123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3.44%。
全市中小學占地面積達2483.92萬M2,建筑面積達1074.35萬M2,生均占地面積為24M2,生均建筑面積為10M2。生均圖書冊數為29.76冊;計算機生機比為4.91:1;班級多媒體配備率100%;教學儀器達標學校比例為96.10%。全市共有信息化I類達標學校489所,標準化圖書館學校211所達標率19.72%、標準化實驗室學校230所達標率21.50%。
當前,溫州正以“和諧教育•幸福師生”為核心價值,圍繞“實現教育現代化,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總體目標,突出提高質量、促進公平兩大重點,著力推進改革創新、隊伍建設、布局規劃和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
基礎教育
一是加快學前教育上等級。貫徹落實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等級幼兒園創建工程,做強做優民辦學前教育,推進0-3歲嬰幼兒科學育兒指導體系建設,規范學前教育機構準入制度和幼兒園年檢制度。二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小學教育階段,推行小班化教育改革;在初中教育階段,實行整體優化教育改革;在特殊教育方面,全面開展隨班就讀工作。三是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加強選修課程開發開設監控和管理,加大省級特色示范學校創建指導,優化調整普高層次;進一步規范和完善2013年中招工作中跨縣(市、區)特長生招生、民辦學校招生、新居民子女中考等方面相關政策。四是加快中職教育集約化發展。實施職業教育“兩大調整,一個提升”:通過整合重組職業教育資源,推進重點職校建設,創建等級職校,不斷優化校網布局;通過加大統籌調控力度,做強品牌專業和基地,打造專業集群,積極推進職校特色錯位發展;通過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德育工作,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構建就業、創業、升學立交橋,努力提高育人質量。
高等教育
一是推進新一輪高等教育發展。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溫州肯恩大學(籌)、溫州城市大學工程建設;創辦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溫州體育藝術職業學院等7所高職院校;遷建溫州醫學院仁濟學院、溫州大學甌江學院和城市學院等院校。二是推進“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國家試點。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促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實施辦法》、《關于推進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實施辦法》等政策,設立校企合作專項經費,協調中高職銜接工作,推進高職院校在經濟發達市或人口大縣舉辦校區工作。
民辦教育
一是升級完善綜合改革政策體系。在“1+14”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綜合改革政策體系,形成溫州市民辦教育綜合改革“1+X”文件2013年升級版。二是加快擴大改革政策惠及面。推進第二批300所學校的試點工作,開展第二批市級20所、縣(區)級40所窗口學校創建,加強民辦教育綜合改革政策培訓,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提高優質民辦學校在校生占比。
教師隊伍
一是開展教師全員培訓。2013年將在全市9萬多在職專任教師通過自助選課、專題培訓、校本研修等途徑,完成人均73學時培訓任務。二是推進學科素養提升行動。開展各學段各學科教師素養提升行動主題培訓和現場觀摩展示活動,引領學校校本培訓工作。三是提升專業培訓者水平。組織“問題-課程-培訓”專題調研,組織師訓員赴北京等地教師進修院校跟崗研修,健全師訓員聽課制度。四是培訓教研資源整合。在文成、泰順兩地教研、師訓、科研部門整合工作基礎上,推進瑞安、樂清、永嘉、蒼南四縣(市)教科研工作、師訓工作的有機整合。
項目建設
一是推進本級政府投資項目。以實施溫州市教育十大建設工作為中心,力爭實現2013年度完成本級政府投資25億元目標。二是做好溫州市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結合溫州教育“十二五”規劃,優化基層教育設施布局,加大農村學校建設力度,推進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和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