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城及敵臺在門頭溝區西北山上。為明代邊塞城堡,屯兵要塞。因城靠近永定河,故名沿河城。城東西長約420米,南北長約300米,有東西二門,東門名萬安(已被拆除),西門名永勝,均為磚石結構。城墻用條石和鵝卵石砌筑(現大部塌毀)。城中有《沿河口修城記》石碑一座,記載明萬歷六年(1578年)御史中丞張鹵督建城防始末。沿河城及敵臺在門頭溝區西北山上。為明代邊塞城堡,屯兵要塞。因城靠近永定河,故名沿河城。城東西長約420米,南北長約300米,有東西二門,東門名萬安(已被拆除),西門名永勝,均為磚石結構。城墻用條石和鵝卵石砌筑(現大部塌毀)。城中有《沿河口修城記》石碑一座,記載明萬歷六年(1578年)御史中丞張鹵督建城防始末。此城轄有分布于沿河口、龍門口、黃草梁、洪水口一線長達40公里山巔或險隘處的敵臺15座,其中3座已毀。筑于明萬歷元年(1573年)至三年。分上下兩層,高約15米,寬10米以上。底層用石條鋪砌,墻身砌磚;上層周圍有垛口,上下層之間有梯相通。敵臺上的石額都刻有編號(自沿字第1號至第15號),敵臺之間有的雖無城墻連接,但能憑地形居險,彼此呼應,形成一道連續性的防線。更為奇特的是在洪水口東側梨園嶺還有一座無編號敵臺,其形制外觀與編號敵臺基本相同。吸引了廣大的游客來此游覽,游客可以了解到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的無盡的創造力,以及抵御外來侵略的能力和決心。歷史與現實的結合,祖國的強大能不使你感動嗎?
歷史文化
為明代邊塞城堡,屯兵要塞。因城靠近永定河,故名沿河城。城東西長約420米,南北長約300米,有東西二門,東門名萬安(已被拆除),西門名永勝,均為磚石結構。城墻用條石和鵝卵石砌筑(現大部塌毀)。城中有《沿河口修城記》石碑一座,記載明萬歷六年(1578年)御史中丞張鹵督建城防始末。沿河城及敵臺在門頭溝區西北山上。為明代邊塞城堡,屯兵要塞。因城靠近永定河,故名沿河城。城東西長約420米,南北長約300米,有東西二門,東門名萬安(已被拆除),西門名永勝,均為磚石結構。城墻用條石和鵝卵石砌筑(現大部塌毀)。城中有《沿河口修城記》石碑一座,記載明萬歷六年(1578年)御史中丞張鹵督建城防始末。此城轄有分布于沿河口、龍門口、黃草梁、洪水口一線長達40公里山巔或險隘處的敵臺15座,其中3座已毀。筑于明萬歷元年(1573年)至三年。分上下兩層,高約15米,寬10米以上。底層用石條鋪砌,墻身砌磚;上層周圍有垛口,上下層之間有梯相通。敵臺上的石額都刻有編號(自沿字第1號至第15號),敵臺之間有的雖無城墻連接,但能憑地形居險,彼此呼應,形成一道連續性的防線。
風土人情
未經允許下禁止拍照,不能隨意亂摸亂涂等等,如有個人想法、需要、可咨詢導游。
--------------------------------------------------------------------------------------
開放:9:00-1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