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簡介
公元1947年,史可法的后裔、滿懷報國熱忱的史鑒先生在現揚州市史公祠內創辦了“可法小學”。解放后,“可法小學”遷出史公祠,更名為“梅嶺小學”,與史公祠隔街相望,1982年,作為江蘇省重點小學的梅嶺小學被授予江蘇省實驗小學稱號。1997年順利通過驗收,再次被授予江蘇省實驗小學的稱號。1999年,又被授予江蘇省模范學校的稱號。2004年,學校成為揚州市首批三星級實驗學校之一。學校北鄰唐代古塔棲靈塔,西鄰風景如畫的瘦西湖,南面有“禪宗的四大叢林之一”的高昊寺,東面有唐代古渡茱萸灣。古代揚州特有的歷史淵源賦予了這所學校獨特的精神內涵。學校現有182名在職教師,71個教學班,3384名學生。多年來,學校實踐“以人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重塑文化,為教師享受教育服務”的辦學理念,強化教學管理和教育科研,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質量的提升,走內涵發展之路。早在1982年,特級教師翟裕康率先帶領全校數學教師實施“三不”“四了”的課堂結構改革。25年來,梅嶺小學不但數學課堅持“講了、練了、評了、收了(作業本)”“不拖堂、不布置回家作業、不上課表以外的課”的優良傳統,而且結合學校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的實際,不斷研究、探索、總結數學學科輕負擔、高質量的教學經驗,努力將其推廣到其他學科的管理工作中,使“質量高、負擔輕、后勁足”成為學校的學科辦學特色。學校堅持開展“好習慣天天行”活動、感恩教育活動、法制教育活動、少年兒童心理咨詢活動、青春期教育活動、紅領巾圖書超市、梅苑英語節等主題活動,組建了銅管樂隊、繪畫、聲樂、舞蹈、書法、電腦、機器人等多個興趣小組,使教育更加深入社會,更加深入生活,更加貼近學生發展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近三年來,學校被確立為中國少年兒童信息研究基地,先后獲得全國第八屆智力七巧板科普活動先進集體、全國中小學生金鑰匙科技競賽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集體、江蘇省學陶先進單位、江蘇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揚州市“十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 辦學60年來,一代代梅嶺人以“精致每一個步驟,精細每一個環節,精湛每一項工作”的管理意識和服務意識,營造健康和諧的教育環境,努力塑造理想中的精致梅嶺,不斷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使梅嶺小學成為師生眷戀的精神家園、百姓心中信賴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