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辦公微機**擅自帶出學校。
正定一中
6.各辦公室的微機由其負責人安排人員定期進行保潔,使鍵盤、主機箱、顯示器等表面無灰塵,各類設備周圍保持清潔。請勿在電腦上放置其他物品(如作業本、粉筆盒、茶杯等)。
7.辦公室無人要及時鎖門。每天下班時要檢查微機的主機和顯示器是否關機,并切斷電源。
8.較長時間不使用電腦時請及時關機,以減少電磁輻射、節約用電、延長電腦使用壽命、保護自己及他人的身體健康。
9.教師在使用微機過程中,**私自添加硬件設備,**私拆主機箱,如因教師個人原因造成微機廠家不予保修的,由使用教師個人自行承擔維修費用。
10.個人資料請放置在以自己姓名為名的文件夾內,其他教師**擅自刪除。
11.微機出現故障及時到微機室張英軍老師處進行登記。
原則
本著以校為本、針對性、開放性的原則,采用集中輔導與分散自學相結合的方式。正定一中
內容
從基礎知識到前沿理論進行全面學習。主要內容有:師德師風建設,教育教學理論、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現代信息技術、各科的課程標準、報刊有關資料等。重點學習《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
時間
每月至少集中學習一次。
形式
閑暇時間主動學、組內交流學、困惑專題學、組際相互學、全員集中學、外出拜師學。
要求
1、全體教師每天堅持自學,看書讀報,學理論書籍,并做好摘錄。每周至少寫一篇摘抄隨筆。
2、集中輔導時,按時到場,虛心聽講,認真記錄,深入思考,將先進的理念轉化為自己的認識,并用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3、自覺、積極參加現代信息技術學習,熟練掌握微機基本操作
正定一中
技術,會進行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很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
一、目標:提高教育教學認識,改進教育教學實踐,解決自身面臨的教育教學問題。教學設施二、選題原則:課題即問題,課題研究就是解決教育教學的困惑或問題。課題研究應本著“實、準、小、新”的原則,從學習中來,從備課中來,從討論中來,從學生中來,從課堂中來,終服務于教育教學。三、核心工作:找準定位,選準切入點,擬出近、中、遠期規劃,科學地組織課題實施。
四、課題生成的流程(自下而上),教學反思發現問題(個體)→收集匯總問題(教研組)→歸納提練問題(學校)→形成研究課題→制定實施方案。
五、各教研組每學期至少確定一個課題作為組內共同研究的課題,全體組員都是研究員,研究形式:“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
六、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概括提升、總結經驗、探索規律;注重研究結果,更要注意研究過程。
七、課題研究一般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得到經驗,一是得出教訓。經驗是成果,教訓也是成果,從教訓中會得到啟發,可能激發另一課題的產生,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兩者都彌足珍貴。
八、充分發揮教師個體、教師集體和專業人員的不同作用,集思廣益,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資源。
九、教師要形成讀書學習與反思的習慣,分析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真實問題。
一、教研組在每學期初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制定本組教研計劃和課題實施方案,并切實落實好教研計劃。
二、落實教學教研常規和集體備課制度,要圍繞研究課題,突出重點,每位教師都應進行教學反思。提倡每周提交一篇教學反思。
三、每位教師每學期要上1~2次研討課,認真聽取同行意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聽課要記好筆記,并作中肯評論。
四、積極開展“五個一”活動,每學期上交一篇課例點評,一篇教學設計,一篇經驗和論文,寫一份詳實的試卷分析,積累一本教育教學摘錄。
五、認真組織舉行“學科論壇”、“每月論壇”等活動,中心發言人必須印發提綱,通過交流研討,達成共識,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六、開展名師帶動活動,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成長。互相聽課,互相觀摩,開展教學咨詢,教學指導活動。
七、骨干教師每學年至少承擔一次專題講座或觀摩教學、研討課。
八、每學期至少開設一次“校長論壇”或“教師對話”。
九、定期或不定期邀請有關參加教研,爭取他們的專業指導和支持。
十、活動中做到“三不”:活動中不遲到,不早遲,不請假。
十一、做到五勤:勤聽(勤聽課,要傾聽同事的意見,傾聽領導的評價)、勤思(勤于思考,勤于反思)、勤寫(寫反思、個案、隨筆)、勤說(教研要說,備課要說,評課要說,交流要說)、勤評(師與生、生與生間的評價)
一、學校成立校本教研評估工作小組;組長:董金勇;副組長:李文革;成員:付新平、王林玉、文偉亞、馮宏山、仝錫江、王蘭秀。
二、評估工作小組調查了解本校各教研組的研究課題,匯總整理,并及時收集、整理信息資料。
三、評估項目:(1)研究準備情況;(2)研究的進展情況;(3)研究有關資料;(4)課堂教學的轉變。
四、評價辦法:通過資料查閱分析、課堂觀察、談話和問卷、能力測試等方法進行評估。
五、對研究進展情況評估為:①研究的實際意義和理論價值;②研究的過程;③研究的有關原始材料;④研究的結果。
六、關于教學行為的轉變,重點評估八條:(1)是否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
正定一中
教材內容;(2)多渠道選擇課程資源情況;(3)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情況;(4)教學內容呈現方式與教學活動方式是否靈活多樣;(5)能否給學生討論、思考和探究的機會;(6)有沒有形成民主、平等、寬松的教學氛圍;(7)學生是否對學習有興趣,充滿自信;(8)學生的學習結果(知識、能力、方法、態度、情感、價值觀)如何。
七、課堂觀察評估提綱主要有六條:(1)教學活動組織方式(講述、提問、討論、演示、學生活動等);(2)教材內容的選擇、組織和呈現方式(內容的難度、數量和現實背景等);(3)能否選擇和利用多種課程資源(教科書、教學參考書、學具、幻燈片、投影片、錄音機、
實物標本、照片、圖片等);(4)能否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給學生思考和參與討論活動的機會;(5)能否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6)學生的知識、技能與方法的掌握情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程度、學習興趣與態度有什么變化等。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進新課程實驗的實施及提高教師素質。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點必須放在教學和課程改革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著眼點必須放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切入點必須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生長點必須放在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自我提升上,努力實現“三個轉移”,推進新課程實驗。
校本教研是指以學校為實驗基地,以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研究內容,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引領為形式的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教研意識及能力,真正做到教研興校、教研促教,從而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
校本教研考核內容
(一)學校整體教學研究工作考核:
1、教學管理者:
(1)自覺參與校本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科研素質。
(2)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開設“校本論壇”。
(3)實施“青藍工程”,組織好師徒結對,切實開展幫扶工作。
(4)根據教研組或課題組的需要進行必要的指導與幫助。
(5)每學期聽課情況。
(6)做好宣傳工作,及時向各級各類媒體宣傳報道校本教研情況。
(二)課題組組長的主要考核內容:
1、組織學習教育科研理論,端正教育思想,明確工作方向。
2、組織集體制定課題研究方案,明確課題組成員的研究任務。
3、切實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包括理論研討、課堂實踐、測試統計、分析總結等,做到每次活動有計劃、有總結,認真填好《課題生成檔案》與《課題研究檔案》,及時向學校推薦組內教師的科研論文、經驗總結。
4、組織課題組成員每個月至少向教科研室交1篇相關主題的教科研信息。
5、每學期至少組織成員召開3次相關主題的研討會。
6、定期向學校教科研室匯報課題研究進展情況,有階段性總結并認真做好課題結題的各項準備工作。
7、科學、規范地建立課題研究管理檔案。
(三)教師教研考核內容:
1、認真積極參加上級部門舉辦的教研培訓學習、講座等活動,形成進行教學反思的習慣,外出學習的教師應做好學習筆記,回校后在相應范圍內及時傳達,或者上“移植課”。
2、每次校本教研活動,相關教師要按時參加并積極發言,與同伴互助,共同進步。
3、教師參加校本教研必須完成以下常規工作:、
(1)按時參加教研組或課題組的校本教研活動,并把研究貫徹落實到課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動中。
(2)在開學初制定本學期個人教研的研究重點和研究計劃。
(3)每周至少參加一次全校性或教研組、課題組組織校本教研活動,并認真完成相關任務。
(4)堅持每周寫教學反思。
(5)每月至少寫1篇課堂教學敘事案例或我的教育教學故事。
(6)每學期至少上1~2節研究課或指導1~2節研究課。
(7)每學期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論、教學案例或經驗總結。
(8)自覺自學相關教學研究理論與教學案例。
校本教研獎勵條例
1、應根據各類人員教研考核內容進行量化考核記分(納入年度量化考核)。
2、對校本教研活動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個人優先派出參加各級專業培訓。
3、屬于校本培訓范疇的活動,按實際學時給予計算繼續教育學分,報主管部門登記。
4、科研成果按教育局相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