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館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是浙江省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館藏文物達十萬余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絲織品;越國的青銅器,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窯口的青瓷,會稽古銅鏡和湖州古銅鏡;明清浙籍書畫家的作品等,均為聞名遐邇的文化瑰寶。浙江省博物館舊館址的一部分為江南著名藏書樓文瀾閣。1993年,浙江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竣工,新館占地面積20400平方米,博物館里有幾個場館,分別是歷史文物館、青瓷館、書畫館、錢幣館、工藝館、禮品館、呂霞光藝術館、常書鴻美術館、明清家具館、精品館等十個展館。館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單體建筑和連廊組合而成,形成了"園中館,館中園"的獨特格局,樓閣亭榭,以長廊逶迤相連,掩映于湖光山色間,成為天堂杭州一處耀眼的文化新景點。
歷史文化
浙江省博物館舊名西湖博物館,1931年更名為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改稱浙江省博物館。該館原設歷史文化和自然科學兩大業務部門,1980年分出歷史部文物組,成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4年分出自然科學部,成立浙江省自然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是浙江省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有關數據顯示,該館館藏文物十萬余件,其中一級品158件。藏品有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綢片和麻布;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各種青銅兵器、青銅農具、印紋陶和原始瓷;從東漢至明代各個青瓷窯系的一批標本;還有大量的古今書畫,其中有唐代宗教畫彩繪凈土變圖,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的一半(另外一半現藏)。古書畫多數是明清時期的,近現代名家的作品中,僅山水畫大師黃賓虹的作品就有3700多件。浙江是出現資本主義經濟萌芽較早的地區和太平天國后期的戰略要地,其經濟史料和革命文獻該館均有收藏。
風土人情
主要館藏:河姆渡文化雙鳥舁日紋象牙蝶形器:新石器時代。長166厘米、寬5.9厘米、厚1.2厘米。其上刻畫了一幅精美的圖畫,兩只神鳥正奮力托起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整個畫面主題鮮明,手法夸張,構思充滿想像,應該是原始先民在精神活動與形式美感碰撞下著意創作的成果。它透露出河姆渡人的一種神圣的原始信仰。良渚文化玉琮:新石器時代。高8.8厘米、孔徑4.9厘米、外徑17.6厘米。器表呈黃白色,有不規則紫紅色瑕斑。器體為扁矮方柱體,寬闊碩大,內圓外方,中有對鉆圓孔,俯視如玉璧形,重量約6500克,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稱“琮王”。該器物在直槽內用淺浮雕和陰刻線兩種技法琢刻八個神人獸面像,圖案精細繁練。越旨于賜劍:戰國。為越王勾踐的兒子者旨于賜生前佩劍,通長52.4厘米。歷經2400余年,劍體依然完整無損,劍身沒有綠銹腐蝕,寒光凜凜,鋒利異常,而且保留了完整的絲緱,在出土的越王劍中,纏有絲緱的僅此一件。甌窯青瓷點彩雞首壺:東晉。通高22.5厘米、腹徑19厘米。高冠、突睛,嘴與壺體相通,兩側各有一個方形系,施青釉泛黃,周身布滿褐色點彩。雞作為德禽,被認為能御死辟惡,故與人們的生活結下不解之緣。
--------------------------------------------------------------------------------------
開放:9:00-1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