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縣位于重慶市西北部,幅員面積1334平方公里,轄3個街道辦事處、25個鎮,總人口83.58萬,是國際主義戰士邱少云的故鄉和蜚聲中外的銅梁龍的發祥地。目前,全縣有各級各類建制學校95所,其中普高3所,中職4所(其中,公辦1所,民辦3民),初中21所(其中,民辦1所),小學6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特校1所,幼兒園1所。有在校中小學生94773人,在編教職工5890人。
近年來,在市教委的直接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廣大教職員工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打造基礎教育高地目標,抓住“強隊伍、提質量、創特色、促均衡,辦好每一所學校”這條主線,做好提升內涵、均衡發展兩篇文章,突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加強兩支隊伍建設、規范辦學行為三個重點,以辦學條件標準化、校安工程、課程改革為抓手,促進規范發展、內涵發展、全面發展、特色發展,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在鞏固“兩基”成果的基礎上,縣委、縣政府進一步加大對教育的投入。2010年,投入2億元完成了銅梁巴川中學和縣職教中心的遷建工程;新建了25片塑膠運動場,每個鎮均建成一所寄宿制小學;爭取校舍維修改造資金1085萬元,全部拆除了D級危房;啟動了城區龍城小學新建、東城中學遷建、特校擴建以及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工程;統籌416萬元公用經費統一置換了學生破舊課桌凳;進一步完善了銅梁中學、銅梁一中硬件設施設備,投入1.1億元成功回購了銅梁二中。
師資建設再上臺階
深入實施“名師工程”、“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學者型校長工程”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公開選拔了職教中心校長,新增了原區所在地中小學補充教職工實行雙選制度。整治有償家教,強化師德教育,開展了師德師風建設年活動。在全市首開先河委托西南大學開辦音樂、體育教師培訓班;在清華大學舉辦一期校長高級研修班。2010年,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達2000多人次,在報刊上發表文章40多篇,在市級及國家級論文大賽中獲等級獎300多篇。組織教師合唱團參加重慶市大中小學教師愛國主義歌曲大合唱獲得一等獎,由我縣承擔的教育部規劃課題“農村小學寄宿制辦學模式及實施策略研究”和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特色學校發展等5個專項課題順利結題。
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
狠抓特色學校建設,下發了《特色學校創建方案》,引導學校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確定了太平中學為“縣教育教學綜合改革試點學校”,以農村小班化教學為特色,積極探索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學改革之路;實驗一小為“縣雙語實驗學校”,探索城區學校創建特色、內涵發展之路;團碾小學為“縣愛農教育科普基地”,探索農村學校因地制宜、農村資源與學校教育有效結合之路,以及銅梁巴中“走班制”、西北中學“導師制”等首批特色試點學校,狠抓了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特色學校對接工作,努力打造知名特色品牌,并取得顯著成效。師范附小獲得市書法家協會授予的“書法特色學校”榮譽稱號,團碾小學成功創建為我市首個愛農科普教育基地,銅梁二中藝體生總上線人數近200人,本科上線率高達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