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圖書館是中國大型綜合性的公共圖書館,是重慶市主要的文獻信息收集交流和服務中心,也是重慶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1945年5月,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議案,為紀念同年4月12日逝世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對反法西斯作戰和促進世界和平的功績,決議籌設"國立羅斯福圖書館"以永垂紀念。1946年9月,蔣介石明令國立羅斯福圖書館設在抗戰時期的陪都――重慶。"國立羅斯福圖書館"即是重慶圖書館的前身。1947年5月1日,"國立羅斯福圖書館"對外開放閱覽,時有藏書10萬余冊。其任館長嚴文郁在"國立羅斯福圖書館"的機構設置、人員安排、館舍布置、圖書接收和收集方面不辭辛苦,收集到了一些珍本、善本圖書。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西南文教部指示"國立羅斯福圖書館"更名為"國立西南人民圖書館",并指出今后的服務方向應面向工農兵群眾。1955年5月,原國立西南人民圖書館、原重慶市人民圖書館、原重慶市北碚區圖書館三館合并,組成"重慶市圖書館"。此后,重慶市圖書館貫徹黨和政府提出的為人民大眾服務、為科研生產服務、為政治中心服務的方針政策,努力延伸服務陣地,將圖書館的業務推廣到工廠、學校、機關等地。"文化大革命"的10年浩劫,使重慶圖書館各項工作受挫,事業受阻。然而,重圖人始終堅守崗位,盡力保護圖書。重慶圖書館館藏三大特色即在這一時期開始形成。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的春風讓重慶圖書館煥發出新的活力,進入穩步發展階段:基礎業務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得到恢復和加強,服務手段和服務方式進一步改善;成功研制出在國內處于地位的"C-S圖書自動傳送系統";開展各種圖書館員知識、技能培訓及學歷教育,為圖書館人才的培養創建平臺;參與國家重點科研課題以及全國性圖書館專業書籍的編撰,并編輯出版各類圖書;積極建立館際協調機制,推動全市圖書館事業不斷發展壯大。1987年,重慶市圖書館更名為"重慶圖書館"。上世紀90年代末,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迅猛發展,然而重慶圖書館的狀況卻不盡人意,令重圖人尷尬。據1997年文化部全國第二次省級公共圖書館評估檢查的結果顯示:重慶圖書館已由"六五"計劃前,全國排名前幾位的知名圖書館之一,幾乎退到了后一名。閱覽座位、閱覽室面積等十多項硬件指標達不到評估的標準,得分為"0"。1997年春,全國人大八屆五次會議通過議案,把重慶推上直轄市的歷史舞臺。1997年6月18日,新的直轄市在中國西部正式掛牌成立,掀開了重慶建設與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重慶直轄后,中共重慶市委、市府把加快社會文化事業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維護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具體體現,2000年制定"十五規劃"時,即規劃了新的圖書館、美術館、藝術館等5個文化建設項目。2000年1月,黨**決定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這既促進了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的大發展,也促進了文化事業的大發展,為重慶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繁榮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2003年7月4日,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中共重慶市委常委會決定:集中財力,投資45億元建設重慶圖書館等10個具有功能性、標志性的社會文化事業基礎設施。這10個項目的建設,均為建國以來重慶社會文化事業基礎設施建設上,規模、投資金額集中的一次。2003年10月,重慶圖書館重建項目在市計委正式立項。2004年12月29日重慶圖書館新館在洋溢著熱烈氣氛的冬日寒風中奠基。直轄10年為重慶圖書館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10年來重慶圖書館面貌日新月異:實現辦公自動化,圖書館管理自動化,書目檢索網絡化;服務手段現代化;服務內容由傳統的借書還書發展到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政府加大對圖書館的投入,年購書經費從1997年的90萬元增至2007年的800萬元;整合全市文化信息資源,成立共享工程重慶分中心,并推動基層中心的建設,加快全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建設步伐;啟動民國文獻數字化工程,拯救珍貴歷史文獻;加強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開設各種教育形式的培訓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為提升自身形象,努力實施品牌戰略,星期日知識講座、系列學術研討會、創辦學術刊物《重慶圖情研究》、成立君合讀書屋、史迪威閱覽室、愛丁堡社區圖書館等,以其特有的吸引力體現著重慶圖書館的社會作用和社會價值。2007年6月18日,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鳳天大道106號的重慶圖書館新館開門迎接市民。這里,文化氛圍濃郁,有著穩定的文化消費能力和巨大的閱讀潛在人群,在文化傳統、知識人口等方面具有明顯的綜合優勢;這里,交通方便快捷,外界干擾少,能為讀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閱覽環境。由美國PEA公司設計的重慶圖書館新館極具時代感與感召力,是在傳統的中國建筑形式上的一種創新。新館有三個主要構成要素:開放的公共閱覽區域、安全的公共區域、私密區域,三者圍繞著一個景觀庭院,透過臨近的閱覽室和休閑區可以看到庭院里美麗的景色。新館外墻使用玻璃和石頭兩種設計元素,用以區分圖書館的公共區域和安全區域。玻璃外墻的公共區域面對鳳天大道,對室內的讀者及路上的行人都是通透的。一條寬闊的通道,將圖書館的公共廣場與公共閱覽區連接起來。石頭砌成的書庫和服務區,給圖書館的收藏以足夠的安全保障。為了傳達重慶圖書館的文化內涵,利于新館的形象建設,重慶圖書館面向社會公開征集館徽標識設計方案。由四川目標企業形象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的館徽,從300余個方案中脫穎而出。該方案把中國文字的"重"字左半邊與"?D"字右半邊巧妙結合,猶如"重慶圖書館"縮寫的一枚古印。該方案整體造型層次分明,像一本一本重疊的書籍;線條錯落,又像知識的迷宮。新館藏書量可達500萬冊,每天能為5000人次提供質的服務,有6大功能區:行政服務區、業務加工區、讀者服務區、會展培訓區(含一個408人的學術報告廳,可容納200人的多功能廳及培訓中心、展覽廳、讀者餐廳、招待所)、共享服務區(含檢索、咨詢、接待、讀者服務部等)、車庫設備區。重慶圖書館60年的風雨歷程,折射著社會的變遷,時代的發展,凝聚著幾代重圖人的心血與奮斗。重慶圖書館新館的開館,標志著重慶市公共圖書館事業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對于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推進和諧重慶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重慶圖書館新館必將成為集教育、文化及社會功能于一體的重要的文獻信息中心,成為重慶城市一道嶄新亮麗的文化風景線。
歷史文化
創建于1947年的重慶圖書館,經過60年風雨歷程,現已擁有館藏300余萬冊,并形成了在國內外頗具影響的三大特色館藏:民國時期出版物、古籍線裝書、聯合國資料。成為中國抗戰時期出版物收集全、保藏多和完整的圖書館,我國西南地區古籍線裝書收藏數量多、質量的圖書館,我國兩個早的聯合國文獻寄存館之一。
風土人情
1、進入外借處、閱覽室(區)須持重慶圖書館讀者證。2、請注意儀表,勿穿背心、拖鞋入館。3、隨身攜帶的包及其它與借閱無關的物品請寄放存包處。請勿攜帶書包、個人書刊資料及食品等進入閱覽室(讀者自修室除外)。4、嚴禁在館區內吸煙和使用明火,勿帶寵物、易燃易爆品、危險品入館。5、請保持館區安靜,入館請將手機置于震動狀態。6、愛護書刊資料和一切公共設施設備,損壞須按規定賠償。7、維護館內衛生,請勿在館區隨地吐痰、亂貼亂畫及亂扔紙屑、果皮等雜物。8、請自覺遵守重慶圖書館各項規定,服從工作人員管理。
--------------------------------------------------------------------------------------
開放:9:00-1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