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中學[1]是1944年秋在璧山縣依鳳鄉(今七塘鎮)創辦的。1946年冬遷到當時沙磁區的盤溪(現屬江北區),更名為民建中學。所以“亞洲·民建中學”是一所學校的兩個階段。
亞洲·民建中學是在黨領導之下,具有革命傳統和優良校風的新型革命學校。從創辦起直到重慶解放,一直得到黨的南方局青委、四川省委和中共川東臨特委的關懷和領導。抗日戰爭時期以學校為基地,以“農村工作小組”為核心,在璧山地區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培育了一大批革命青年,其中一些同志成為1948年組建的中共璧山特區工委的骨干。在解放戰爭時期,學校師生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投入爭民主、爭自由的反蔣愛國運動,成為重慶地區學運中的一個堅強的民主堡壘。為了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迎接重慶解放,民建中學的師生遵照川東臨委的指示,組織一批又一批骨干力量奔赴下川東和川黔邊區參加農民武裝斗爭。1949年春,中共沙磁特支在民建中學成立后,領導沙磁地區革命力量,開展護校和策反工作,為革命事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亞洲·民建中學的秦躍文、陳堯倫、向梅卿、涂天應等烈士,為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2004年璧山縣委、縣政府修建亞洲中學紀念碑、陳列室,同時將其命名為璧山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