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每天,大量的二氧化碳從這里通過管線注入地下,驅動油藏產出‘綠色’原油,在實現‘減碳’的同時,相較于水驅,還大幅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忙碌在我國首座也是迄今規模最大的CO?超臨界注入與循環注入站——黑46工業化氣相管輸集中式超臨界循環注入站,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開發公司運行維護中心一班班長周立興滿臉自豪。
成立于2015年2月的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開發公司,率先在國內走通了二氧化碳規模捕集、輸送、驅油、埋存全流程,是目前我國唯一的CCUS專業化公司,年原油生產能力19萬噸,年埋存CO?能力4億方。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是我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戰略儲備技術。吉林油田所轄松遼盆地長嶺氣田高含二氧化碳,且與大情字井油田上下疊置,具有發展CCUS技術得天獨厚的優勢。基于此,吉林油田以國家及中國石油集團重大科技專項和示范工程為依托,組建科研團隊,從零起步聚力攻關CCUS項目,二氧化碳開發公司應運而生。
“當時國內CCUS技術還處于空白,挑戰極其艱巨。我們與相關部門、科研院所聯合攻關,沒有現成的技術,就在書本兒中找理論;沒有可借鑒的經驗,就在現場實踐中摸索前進。”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憑借不服輸的志氣和勇于攀登的科研精神,最終,我們成功打破國外核心技術壟斷,自主研發了CCUS全流程技術,將工業二氧化碳捕集后注入地下驅油,真正做到了變‘碳’為寶,既實現了二氧化碳高效埋存,又提高了低滲透油田采收率。”
截至目前,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開發公司累計向地下注入二氧化碳280余萬噸,相當于植樹近2554萬棵或近138.9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同時,通過二氧化碳驅油,累計增油30余萬噸,提高原油采收率25%以上,相當于發現一個同等規模產量的新油田。近日,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開發公司喜獲“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