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教學班42個,學生人數2536人,教職員工123人,專任教師119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2人,小學高級教師65人,本科及以上學歷28人,大專學歷76人,縣級骨干教師7人。學校開通了校園局域網、現代遠程教育網,教學及配套用房設備設施齊全,環境優雅。學校現有教室45間,多功能電教室、多媒體計算機室、圖書閱覽室、科學實驗室、校園閉路控制室、電視系統控制室,校園電視臺演播室、電子閱覽室各一間;教師宿舍3504平方米,擁有運動場地10672平方米,其中有籃球場、羽毛球場、足球場、200米環形跑道的田徑運動場等。
多年來,周嘉小學堅持“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全面跨越,后發先至”的辦學方針,圍繞“七彩伴童年,開心每一天”的辦學理念,不斷強化學校管理,著力凸顯“禮儀教育、版畫藝術、足球運動”特色,在各項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學校先后榮獲重慶市“文明單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集體”、“家長學校”、“安全文明校園”、“模范職工之家”、“巾幗文明崗”“紅旗大隊”及墊江縣“示范小學”等多項榮譽。
1912年(民國元年),在周嘉鎮西文昌宮(廟宇)內開設墊江縣立高等小學堂。
1915年(民國四年),縣立高等小學堂改名為縣立第三高等小學。
1919年(民國八年),縣立第三高等小學更名為縣立第二高等小學。
1929年(民國十八年),縣立第二高等小學改稱縣立第二小學。
1931年(民國二十年),縣立第二小學又更名為縣立第二高級小學。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縣立第二高級小學改為縣立周嘉小學。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縣立周嘉小學稱第二小學。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縣立第二小學恢復原稱周嘉小學。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由于改制區域的變更,周嘉小學改名為周回鎮中心小學。
1942(民國三十一年),隨著周回鎮的撤銷,周回鎮中心小學改為周嘉中心小學。
1946(民國三十五年),周嘉中心小學更名為周嘉鄉中心國民學校。
1950年改名為周嘉鄉中心小學。
1951年學校易名為周嘉鄉完全小學。
1974年學校改為周嘉公社小學。
1981年學校改稱墊江縣周嘉小學。
2011年學校改稱墊江縣周嘉小學。
校徽:由字母ZJ構成,整個色調由紅色(活潑)、綠色(健康)、黃色(燦爛)構成。顏色和形態漸變的“Z”如同一本打開的書,代表書香校園、“七彩”文化,寓意著文明;又如字母“W”寓意德智體美勞“五育”;還像一雙張開的手,寓意著托起明天的太陽。紅色圓形部分代表學生,也代表學校特色文化足球,意為傳承“摘星樓”文化,學生如星光般燦爛,更是冉冉升起的太陽。整個紅色圖案字母“j”代表周嘉小學厚重的文化底蘊,也寓意高峰,勉勵同學們要勤奮學習,勇攀高峰。
學校的校園文化為七彩文化。探尋歷史、挖掘百年老校文化底蘊,以“七色光”為學校的文化載體,學校的七色光農村留守兒童托管家園也因此而得名。
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后發崛起,全面跨越。
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教學生六年,想學生十六年,關注學生六十年)
書香潤童心,七彩寫人生。
打造七彩校園文化,凸顯禮儀教育、版畫藝術、足球運動特色。
創市級農村示范小學。
2009年奠基,2010年突破,2011年全面推進,2012年內涵發展,2013年特色凸顯,2014年承上啟下。
每天進步一點點。
讓標準成為習慣,讓習慣在標準中體現。
愛教、會教、教好。
好學、會學、學好。
勤管、會管、管好。
人無全才,人人有才,人皆成才。
人人為可造之才,時時為成才之機,處處為成才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