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順德區青云中學: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寇侵華,國家罹難,民族危亡,順德淪陷,悲號相續!嗷嗷待哺之難童,失養失教之少年,或斃于野,或歿于街;“元氣”不保,“國脈”即斷!
民主革命家、中國同盟會會員周之貞先生任俠崇義,情系桑梓,心恤難童。本著“不憂身世卻憂民”之民族精神,“不獨子其子”之博愛情懷,勇擔“保元氣,續國脈”之大任,收領八百難童,于1941年10月30日在敵后——現四會市江谷鎮佛仔堂創辦兒童教養院,在辦學極端艱苦的環境中,深得順德民間義社——“青云文社”鼎力相助,八百難童得以生存和求學。為致深切感恩之意,“兒教院”命名“青云”兒童教養院。隨著國事漸好,辦學遂得堅持。在風雨飄搖中,學校先后經歷了青云兒童教養院(1941—1945)、順德縣私立青云中學(1946)、巖野中學(1947)、青云中學(1948—1950)、順德縣第二中學(1951—1967)、陳村中學(1968—1983)等校名變更,1984年復名青云中學。
半個多世紀來,在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社會各界的熱心關懷和廣大校友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幾經改貌,面目一新,已發展成為全國著名花鄉——陳村鎮的一所頗具現代化規模的完全中學。現為順德區先進學校、佛山市綠色學校、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廣東省一級學校、全國教育信息化學校。
苦難已盡,希望在前。如今,經青云培育之千萬學子,有的功成名就,步入耄耋;有的峰巔攬月,感知天命;有的翻波涌浪,揮灑不惑;有的厚積待發,正值而立;還有的正書海蕩舟,放飛理想!他們不論少長,都有一種共同的精神——自強興邦;不論貧富,都有一份共同的情感——守望相助。這,就是“青云人”!他們秉承著這樣的一種精神和一份情感,不論在何時何地,都能夠自強自立,風雨相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