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金秋,美麗的金沙之濱,澄澈的下丘河畔,一朵藝術之葩悄然盛開了。這里環境優美,硬件建設頗具風格。在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的簇擁之中,一幢幢教學大樓相繼矗立、一件件現代化教學設施逐步配套:學校按要求配有200m標準塑膠運動場,科學、音樂、美術等專用教室一應俱全,并根據本校特色配備了古箏、揚琴、泥塑等專用活動場所。校內環境整潔優雅,教學區、活動區、功能區、休閑區相對而又交相輝映。這里是傳播智慧的搖籃,陶冶情操的熔爐,強健體魄的樂園。這就是素以“質量立校、科研興校、藝術強校”而聞名遐邇的金壇市河濱小學。
多年來河濱小學致力于實現“學校有特色、教師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辦學目標,堅持“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策略,形成了“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以寫字教育為切入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在這里,生動活潑的學習風氣使學生終生受益。課堂上,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地提出不懂的問題,不同的觀點,可以自由平等地與老師討論甚至辯論;課堂外,同學之間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成立“書法社”、“文學社”、“小劇團”、“小報社”……在這里,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特長彰顯。一年一度的“藝術節”、“體育節”、“讀書節”、“游戲節”給每個孩子充分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天地;“體藝2+1項目”的試行讓大家在活動中學會了選擇,在參與中發展了自我。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學校取得了驕人的辦學業績:多次獲市中小學生藝術節一等獎,常規管理工作考核一等獎。學校先后被授予“全國書法藝術教育先進實驗學校”、“全國知心家庭學校”、“全國紅旗大隊”、“江蘇省實驗小學”、“江蘇省園林式單位”、“常州市模范學校”、“常州市課改實驗先進學校”、“常州市藝術(寫字)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成為了金壇乃至常州地區藝術教育的一顆璀璨明珠。
我們的歷史,經歷了滄桑與磨礪;我們的成就,凝聚著關愛與汗水;我們的未來,并存著榮耀與艱辛。新的時代機遇無限,新的征程重任在肩,展望未來,我們將凝心聚力,勵精圖治,創出新特色,打造新優勢,以蓬勃的朝氣開拓河濱小學的教育新路,再創河濱小學新的輝煌!
1.學校發展目標:
以藝術教育為載體,積極探索特色學校的發展之路,強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內涵,突出學校民樂、書法、泥塑教育的個性,提升學校品位,積極開展教育科研,深入推進教育改革,構建以藝術教育為主的學校特色,打造教育品牌。
2.學生發展目標:
通過藝術教育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藝術,熱愛科學的良好品質,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潛能,學生能顯露自己的個性特長,實現各育的和諧發展。
3.教師發展目標:
教師道德修養,學科內涵,人文底蘊,科學素養得到提升,逐漸形成“勇于實踐,大膽創新”的教師群體形象。
工作重點:
1.進一步積極探索藝術與校本課程的結合,在藝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校本課程開發既是新課程改革賦予我們的使命,更是做大作強我校特色教育的有力支撐。本學期,我校繼續在一至三年級全體學生中開設寫字校本課程,在全校學生中開展武術操學習。在此基礎上我們大膽地將特長培訓與課程進行了整合,在一、二年級部分學生中開設民樂、書畫、泥塑、舞蹈等藝術選修課。利用每周二、三下午第三節課,在一二年級部分學生中組建藝術興趣班,免費為學生培訓,為藝術特長生后繼培養奠定寬厚的基礎。具體目標如下:
(1)在藝術學習、研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親自參與和探究的興趣和積極性,盡情感受美,創造美,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2)?在對藝術特長的學習掌握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專注精神以及伙伴間的團隊精神和競爭進取的精神。
2.積極探索藝術教育與社區的結合,為社會貢獻自己的教育資源與力量。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等時間,組織學生參加社區的各項活動,如社區納涼晚會、新春義寫春聯活動等。
3.進一步辦好小荷藝術團,提高學生藝術水平和藝術修養,力爭創作更多更好的學生作品,發掘和培養更多的藝術人才,讓更多的學生以藝術特長進入名校。
4.組織好每年一屆的校園藝術節,在舞蹈、聲樂、書畫、器樂等各種專場活動中不斷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藝術才華的舞臺,讓每一個雛鷹在這里起飛。
5.讓校本課程開發與“2+1”實驗相結合,展示學生的藝術風采和精神風貌,發掘學生潛力和個性特長。
6.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市里的各項比賽,并爭取取得較好的成績,提高學校藝術特色的知名度,同時也讓學生在活動中建立自信。
7.利用學生藝術作品增添學校文化氛圍,如將石刻、書法繪畫作品、學生參加各類比賽的獲獎證書和精彩瞬間等布置在學校的各個櫥窗及角落,彰顯我校的藝術教育特色,發揮藝術文化教育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