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民族實驗小學是恩施州首批認可的示范學校,建于清朝嘉慶年間1816年,始名“鐘靈書院”,距今已有190多年的悠久歷史。目前,學校分設小教部和幼教部,共有53個教學班,3800多名學生,158名教師。長期以來,利川市民族實驗小學在各級黨政、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和關懷之下,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以藝術教育和“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教育作為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堅持走“教育科研興校”之路,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形成獨有的辦學特色。通過多年來不懈的努力換來了碩果累累,學校曾榮獲“省少先隊工作示范學校”、“省教育科研50強學校”、“省教改名校”、“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省家長學校”、“省校本教研示范學校”、“省安全文明校園”、“省黃鶴美育節先進單位”、“省文明單位”、“省綠化合格學校”等多項稱號。
教育科研捷報頻傳:“九.五”德育課題《小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與優良環境的營造》獲恩施州A級成果;州級課題《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研究》的部分成果在全州推廣;省級課題《小學家教聯結教育模式的研究》成功結題并得到省教科所的好評;國家體育衛生科研“十.五”重點課題《體育課程資源與運用》研究成果獲省教研室二等獎;國家級教育科學“十五”重點課題《小學德育管理體制的深化研究》獲國家級獎;目前,學校有省教科所校本研究協作課題《探究性學習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運用》、省信息、發展中心學科網群子課題《二年級數學網站建設與應用的研究》、州教科所“十一五”重點課題《在體育和藝術教育活動中滲透土家傳統文化的研究》正在實施研究。學校連續幾年被評為“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強學校”。
藝術教育成效顯著:自1999年以來,該校逐年開設了手風琴、小提琴、二胡、薩克斯、古箏、黑管等器樂班和書畫班,另有舞蹈、合唱、手工等多個校隊興趣班長期堅持訓練,該校的王璨、牟璽同學曾獲全國少兒才藝展示大賽聲樂類金獎,部分學生在恩施州校園歌手大賽中取得好成績,多名學習器樂的學生于每年暑假參加了武漢音樂學院恩施考點的正規考級,均獲得六級至九級水平;書畫班學生的作品曾蜚聲國內外,榮獲2002年全國少兒書畫大賽集體一等獎,其中有瞿文、周婧、譚立文等學生的九幅作品送波蘭等國家展出,29幅被北京外事局收藏,一幅選入全國小學美術教材,數百名學生曾在國家級、省、州級競賽獲得金、銀、銅獎。并在利川市中小學藝術節中連續三屆榮獲總分**名。學校藝術教育的顯著成績也促使全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2000年學校曾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2006年被中國教育學會評為“全國藝術教育十佳單位”。
信息化建設與時俱進:該校面對全新的教育形勢,果斷立足于搶占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制高點,并以建設數字化校園作為突破口,力求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全面深化內部管理,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目前,學校已建成兩個多媒體網絡教室,KU波段遠程接收管理平臺,為全校教師共配備清華同方電腦140余臺,實現了辦公網絡化,建起了信息技術中心機房,配備了長城至翔S327企業級專用服務器和清華同方超強TP200專用服務器。在中心機房學校還建設了容納10臺高配置電腦的網絡實驗、影視制作、課件制作以及遠程教育應用學習中心。如今,學校的中心機房已延伸至各辦公室及教研組,遍布全校的100多個信息點,搭建了FTP電子備課服務器、VOD視頻點播服務器、遠程教育資源專用服務器與校園電視臺無縫連接,使全校師生可以在教室或者每臺電腦上對課堂實錄等實時觀看,也可以進行視頻點播,構筑了一個無處不在的信息網絡。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體衛工作常抓不懈:該校是“湖北省省重技訓練基地學校”。近幾年來學校的重競技隊、田徑隊堅持刻苦訓練,在各級運動會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07年,該校重競技隊的蔡杰、馮康、張杰等六名同學被湖北省體校運動班摔跤專業錄取,張勇輝同學獲得2008年全國少年單項摔跤組冠軍;2008年10月該校又獲得全州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調賽**名,并為國家、省、州、市培養和輸送了一批素質、具備很大潛力的體育苗子。學校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貫徹《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單位”,多次被各級主管部門評為“衛生工作先進單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站在富于挑戰的21世紀的起航線上,面對現代教育的新課題,利川實小全體師生以建設國家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和省級示范學校為奮斗目標,以學校內涵發展為主線,繼續走“以‘三結合’教育興教、以藝術教育創特色、以教育科研興校”的發展道路,續寫拼搏奮進、爭創的篇章,以新的理念、新的視野去詮釋現代教育,朝著現代教育的宏偉目標揚帆遠航,以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