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檀寺位于嶧城西35公里,楚、漢兩山的窄谷中,始建于唐代,為魯南地區規模較大的一座佛教寺院。寺院由大殿、配房、長亭組成。大殿內供有三世佛,銅面金身,法顏慈樣。寺內有口千余年銀杏,雌雄同株,至今枝葉茂盛,果實累累。樹下有口“龍窟泉”水質清冽,甘甜醇厚,為泡茶之佳品。寺在峽谷內,山徑深瓷,東西側山崖陡峭,怪石峨峋,棵棵古老茂密、形態各異的青擅樹,宛如座座大盆景,分布在谷中,更增添了寺院的神秘感。寺院后面大石壁上刻有“還我河山”四個大字,往上去有岳飛養眼樓,始建于宋代,樓內塑有岳飛坐像。藏王宮:位于岳飛養眼樓后面,有一天然裂隙洞里,洞長97米內存有像旋天窗四處。分支洞穴七處,洞內鐘乳石遍布。根據民間傳說“十層”構思設計而建由地藏菩薩殿、“蒼桑正道”等四部分組成,塑像25組,150多個造型,場景布置200多盞彩燈,采用聲、光、電現代手法,動靜結合,成為青檀寺的一景。一望亭:位于青檀寺西5公里處,建于1984年,為兩層六角350度迎風亭,鋼筋水泥與木質混合結構,頂為黃色玻璃瓦,登高遠眺可縱觀全景。從亭上下來,可在閣內品茶。亭北建有展覽廳,向游人介紹萬畝石榴園的全貌及石榴園的興建開發過程。另有介紹石榴園的錄像片,紀錄園內的四季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