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校園環境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以錢偉長教育思想“培養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的高層次人才”為方針,培養具有扎實的計算機科學理論基礎、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能從事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開發、設計和研究等工作的高級科技人才為目標。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包含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和計算機系統結構)和2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點(計算機應用技術、軟件工程),計算機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含“高可信計算與信息處理”,“計算機應用”方向博士學位點),形成了本科--碩士--博士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
1990年以來,“計算機應用”學科連續5期被上海市教委列為上海市重點學科進行建設,2010年計算機學科又被上海市教委列入本科教育高地建設項目,1997年以來,計算機學科群也被列為國家“211工程”重點發展學科,學院將以國家"211"工程建設以及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本科教育高地建設為契機,努力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學院,為國家的IT教育和科研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院長為國際知名的華人計算機李三立院士,現有教職工116人,其中專任教師84人。現有教授19名(其中博士生導師15名),副教授(含高工)30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5名,有9名教授擔任了全國或上海市二級以上學術團體的領導職務,學院目前每年招收本科生270名左右、碩士研究生120名左右、博士生20名左右,還招收碩士留學生若干名。[1]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前40名(總共開設該專業院校558所高校):
院長李三立教授1.清華大學,2.復旦大學,3.北京大學,4.北京航空航天大學,5.南京大學,6.上海交通大學,7.浙江大學,8.西安交通大學,9.東南大學,10.電子科技大學,11.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2.哈爾濱工業大學,13.大連理工大學,14.華中科技大學,15.武漢大學,16.吉林大學,17.中山大學,18.西安電子科技大學,19.東北大學,20.西北工業大學,21.北京理工大學,22.北京交通大學,23.上海大學,24.重慶大學,25.山東大學,26.四川大學,27.中南大學,28.南京理工大學,29.云南大學,30.同濟大學,31.河海大學,32.北京郵電大學,33.山東科技大學,34.中國人民大學,35.南京郵電大學,36.西北大學,37.武漢理工大學,38.貴州大學,39.陜西師范大學,40.天津大學。
計算機應用技術排名:
重點優勢學科單位:
1.清華大學,2.北京大學,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4.浙江大學,5.哈爾濱工業大學,6.西北工業大學,7.東南大學,8.上海交通大學,9.東北大學,10.復旦大學,11.四川大學,12.南京大學,13.華中科技大學,14.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優勢學科單位排名: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吉林大學,3.北京郵電大學,4.北京理工大學,5.華南理工大學,6.哈爾濱工程大學,7.上海大學,8.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武漢大學,10.北京工業大學,11.中山大學,12.南京理工學,13.江蘇大學,14.西北第二民族學院,15.北京交通大學,16.大連理工大學,17.安徽大學,18.湖南大學,19.大連海事大學,20.北京科技大學,21.電子科技大學,22.西南交通大學,23.西安交通大學,24.哈爾濱理工大學,25.重慶大學,26.山東大學,27.華東理工大學,28.中南大學,29.燕山大學,30.天津大學,31.華東師范大學,32.重慶郵電大學,33.北京化工大學,34.河海大學,35.新疆大學,36.同濟大學,37.合肥工業大學,38.山西大學,39.中國海洋大學,40.中國礦業大學。
上海大學校園環境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原則,圍繞高可信計算與信息處理及計算機系統集成的研究方向,積極開展高性能計算、網格技術、智能信息處理、軟件形式化方法、網絡與多媒體和容錯計算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學院設立了“先進計算和應用中心”及“網格技術研究室”等八個研究室,是上海市教委“高校網格技術E-研究院”-----上海市高性能計算機與網格技術研發平臺的主體研究力量,也是上海大學先進計算和應用中心,上海大學高性能計算中心,上海市上大多媒體研究中心-----上海市多媒體應用技術研究中心三個跨學科研究基地的依托單位,年均科研經費在千萬以上。學院自成立以來,已完成或正在完成的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近200項。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由李三立院士主持完成了集群式高性能計算機“自強2000”,標志著學院在并行計算機研究方面達到了國內的先進水平。該項成果獲2001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目前集群式高性能計算機“上大自強3000”也已投入運行,上海高校網格主結點上大自強3000高性能計算機峰值速度為2.15萬億次/秒,Linpack值測試為1.51萬億次/秒,系統效率高達70%。在2004年**超級計算機TOP500排名列126位,計算速度于劍橋等英國大學,日本多數大學,俄羅斯各大學所擁有的超級計算機。2004年中國TOP100名列第6位,國內高校名列第2位,達到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截止2004年底,學院共獲國家、省、部(市)級科研成果獎30多項。此外,學院還積極開展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多次主辦國際會議。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努力使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與方法能適應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求。積極開展“面向21世紀計算機學科教育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算機系統結構與并行處理”、“離散數學”課程被上海市教委授予上海市級“精品課程”并獲得上海市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近年來,新增結合IT發展潮流的專業選修,專業實踐創新類課程30多門,先后出版專業教材30多本。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的超級計算機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鼓勵學生參加各項科技競賽,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參與柯達公司組織的數字圖像創意活動。學院連續幾年組隊代表上海大學參加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比賽,并且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科技作品比賽中獲獎。學院注重學生的個性教育,對強化班的學生或自學能力特別強的學生單列計劃、因人施教。[2]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培養的學生主要去向為上海地區或面向全國擇業,隨著**IT新技術的發展與信息化,工業化的大融合,畢業生就業面廣闊,就業薪水高,就業前景好。主要在國家政府等事業單位,金融,教育機構,中外資高新技術企業從事計算機軟,硬件的系統設計開發IT網絡架構、IT信息服務、電子商務開發及其他相關行業的計算機管理應用工作。畢業生可免試保送攻讀碩士學位。部分學生選擇繼續赴海外知名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深造。
上海大學校園環境使命
基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迅速發展會對包括科學、工程、藝術、商管和人文等多學科產生積極影響的理念,計算機學院全體師生將發展計算機科學技術前沿的一些關鍵技術,包括高性能計算、海量數據存儲系統等,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解決復雜科學、工程技術和社會問題,持續不斷地促進和推動多學科交叉應用,并進行創新型研究和教學,為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貢獻。
愿景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將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科研和教學等方面得到國內外高度認可,努力建成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學院。
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2012屆本科生畢業典禮隆重舉行
上海大學校園環境2012年7月7日下午14時,2012年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2012屆本科生畢業典禮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體育館舉行。
在國歌和校歌聲中,畢業典禮正式開始。典禮以畢業班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微電影《這些年》開始,以一個畢業班學生從跨入校門的**天開始,經歷的一樁樁事件,一幕幕展現在大家的面前。《這些年》回顧了計算機學院08學子的四年大學生活,濃濃的感恩之情充溢著整個會場。由學生自己改變的勁舞《炫編程風》由計算機學院退役學生會主席帶領原學生會骨干,跳出了計算機學子躍動的青春,臺上臺下聲聲“留下來、留下來”體現了畢業生對母校以及同學的眷戀;而由越南留學生們登臺演唱的歌曲《朋友》也體現了計算機學子海納百川的胸懷,向大家展示了他們與中國學生真摯的友誼。
上海大學黨委書記于信匯教授、上海大學副校長葉志明教授出席了畢業典禮并擔任了主禮教授。期間,兩位主禮教授為畢業生一一撥動了帽穗,送上了學位證書,遞上了賀信,留下了合影。
上海大學校園環境計算機學院院長李三立院士、執行院長張武教授、黨委書記董曉雯副教授、黨委副書記徐文培老師、教學院長李青教授、部分學院老領導、校友代表以及170位08級本科畢業生出席了本次畢業典禮。部分計算機學院11級的學生也到現場進行了觀摩。
李三立院士和張武教授代表計算機學院進行了致辭。李青教授介紹了2012屆本科畢業的情況。1987屆計算機學院研究生王蘭成教授以軍人的身份,代表所有校友向畢業生們提出了樹立人生發展目標的號召,以親身經歷感染著在場每一位同學和老師。
在《畢業歌》的歌聲中,畢業典禮圓滿結束。一位畢業生動情地說道:“電影中的一幕幕讓我想起了我大學四年生活的點點滴滴,很感動。感謝一直陪伴我四年的大學同學和老師,我會記住老師們的話,努力奮斗,將來讓上大以我為榮!”而另一位11級的學生則這樣說道:“參加了學長、學姐們的畢業典禮,讓我對大學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也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規劃。祝08級的學長學姐們今后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典禮結束后,校友們紛紛向學院索要典禮的全程視頻,“太值得紀念了”,校友們發自肺腑之言。熱心的家長,對典禮贊不絕口,將自己拍攝的照片和錄像傳回學院,與學院共同分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