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涇東校前身是為川沙縣嚴橋中學,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教會學校,嚴橋中學建于1971年9月。它雖是一所新辦的,設備簡陋的中學,但是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優越,是川沙縣離市區較近的一所中學,再加上領導對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視,很快吸引可一批骨干教師,并注意培養青年教師,增強了凝聚力,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取得了教育上較好的成績,校文藝隊在當時也小有名氣。
1985年初,學校正式劃歸黃浦新區教育局管轄。
1989年暑假,因區統一歸劃;學校遷至東方路900號(至今)。
1990年學校更名為新浦中學。
1993年東方路開辟為浦東商業街,界時學校利用臨近東方路的優勢,先后拆校平房,建月城大廈,利用操場臨東方路一側建商辦兩用房,為學校發展奠定經濟基礎。
1996年6月20日浦東新區社會發展局教育處正式宣布新浦中學更名為洋涇中學東校(至今)。
年年被評為新區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獲1993--2000年新區綜合治理先進集體錦旗,獲新區中學生行為規范三星級示范校。
1997年在新區85所學校中,位居42名。
1998年上升至27名。
1999年躍居浦東新區前9名。
2000年名列新區第6名,合格率畢業率100%,55位同學進入市重點高級中學,148位同學進入區重點中學,219位同學進入高中。
2001年,在該區88初中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三,550分以上的率名列至區**,達54%,中考考試平均名列全區第二,64位同學進入市重點高中,104位同學進入區重點高中,占升學考試人數62.92%。
1996、97、98年均獲中學生長跑比賽團體**名。
1997年陸家嘴學區田徑運動會男女團體**名。
1998年獲區第二屆學生運動會女子團體**,男子籃球**名。
1999年與2000年區中學生田徑比賽男、女團體**名。
2003年獲陸家嘴中教學區廣播操比賽特等獎。
學校早在2000年就已提出對學生實施雙語教學的號召,曾兩度組織學生遠赴澳大利亞、加拿大參加短期培訓,提高學生口語能力。在本校被命名為“雙語教學”實驗校后,學校以“強化英語、實驗雙語、大膽探索、講究實效”為方針開展了各項工作。
1、專設雙語教研組,由政治、數學、物理、化學、綜合理科、地理、音樂、美術心理、計算機等10門學科,共17名非英語專業的雙語教師組成,每兩周進行一次教研活動,提高雙語教研組的教研水準。
2、實行分層教學,對英語聽說能力參差不同的班級推行“因班制宜”,實施不同層次要求的雙語授課深度。
3、要求雙語教師每二周開設一節雙語課,并定期進行聽課交流;以雙語網站基地為平臺,共享雙語授課教案。
4、雙語教研組與政教處、團隊組織各類學生雙語活動。
楊華:
洋涇東校校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浦東新區高中語文骨干教師,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會會員、中國當代作家聯合會會員暨簽約作家、浦東新區婦聯家庭教育講師志愿者服務隊隊長。
張向雷:
民革黨員,語文高級教師。
尹玉華:
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馬云海:
洋涇東校學生處主任,區德育骨干教師,曾榮獲浦東新區、上海市園丁獎。
程儉興:
中學數學高級教師,浦東新區數學學科帶頭人,中國數學奧林匹克二級教練員,兼任浦東新區數學中心組成員、浦東新區中小學數學教學協會會員、浦東新區教育學院兼職教研員、上海市中學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委員會(浦東)高、中評委數學學科庫成員。長期從事初、高中數學教學工作。
趙艷:
中學數學高級教師。關愛學生,博學勤思,治學嚴謹,業務精湛。堅信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卞祖煒:
中學數學高級教師,現任洋涇東校數學教研組長,秉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教學理念,逐漸形成“立足生活,導學引思,自主探究、互動生成”的教學風格。多次承擔區級公開課,撰寫的論文、案例近10余篇在國家、市、區獲獎,曾榮獲浦東新區園丁、區骨干教師等多項榮譽稱號。
陳偉:
課程處副主任,新區數學骨干教師,上海市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研究課題一等獎獲得者,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曾榮獲“浦東新區中小學幼兒園青年教師教學評優”初中組數學學科一等獎、浦東新區教師教學設計評比(中學組)數學學科一等獎、浦東新區初、高中青年數學教師教學評優活動一等獎等。
陳雪燕:
中學英語高級教師。
石映紅:
課程處副主任,新區歷史骨干教師,中學歷史高級教師,以學生發展為本,在歷史教改實踐中默默耕耘。
江振嵐:
校務處主任,區政治骨干教師,首期上海市青年教師,上海市第三期名師后備。
吳嘉瑕:
區級信息科技學科骨干教師,上海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對待學生親切熱情,注重在信息科技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的學生多人次獲得上海市青少年軟件應用與設計大賽市級獎項。
浦東新區東方路9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