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九中高考自1996年以來,升學率在全市一般中學年年名列**,在縣內穩居第二,且升學人數占全縣的三分之一,僅以2005年為例,學校為各類大專院校輸送本科生525人,達到了全縣升本科總數的40%以上。近些年來,先后有鄭杰國、陳煒東、鐘華文等上了北大,羅斌斌、馬昀暉、周群植等上了清華,翦云華、熊碧岸、王繼業等上了人大,張華立、諶登華等進了復旦。據預測,2006年,桃源九中的高考將比今年更輝煌。
學校要求做到“檢攝在外,嚴肅整齊;操守于內,主一無適”。學校有《管理資料匯編》,有《學生必讀》,學校實行規范化管理,成立了全市**支經警隊,現已改名為護衛隊。學校年年被評為市、縣綜合治理的先進單位。
近十年來,學校投資3500萬元發送辦學條件,有寬敞明亮的教學樓、舒適美觀的學生公寓,雄偉氣派的電教大樓,嶄新的圖書館,豪華的多媒體教室,高檔次的語音室、計算機房。學校建有校園網、校園電視臺、校園廣播站。學校還在積極啟動“四化工程(亮化、綠化、美化、凈化),現已是省級園林式單位。
學校注重弘揚校園文化,豐厚文化底蘊,以文興校,以文育人,積極開展文化藝術教育活動。學校常年成立了合唱團、舞蹈隊、民樂團、管樂隊,先后舉辦了《帆之歌》、《星之語》、《光明頌》、《桃李情》大型文藝晚會。學校成立了九中文學社,創辦了《九中文學》社刊,《九中文學》在2003年10月被評為全國九十九佳校園期刊,師生文學作品集《桃紅李白》、《春風時雨》由作家出版社也版,并列入了中國校園文學叢書。《中國校園文學》和《桃花源》雜志均把九中確立為文學創作基地。九中在縣電視臺開辟了《九中文苑》專欄,拍攝了近百篇電視散文。《星的夢幻》、《記憶開始的地方》、《星語星愿》等作品在《人民文學》、《中國校園文學》、及其他文學報刊上發表,引起了上級文化部門和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校長伍維權積了32年經驗所撰寫的《治校文稿》即將正式出版。
桃源九中屬于市級重點中學,面向全縣招生,近年來,許多外市縣的學生也來九中求學。桃源九中歡迎全縣初中畢業生,不分城鎮農村、不分干部群眾,涌躍報考桃源九中。桃源九中從2004年開始,每年招收高中新生1200人,其中正取生800人,擇校生400人。擇校生的收費標準是:正取線下20分的3000元、40分的4000元、60分的5000元、60分以下的6000元。擇校生入校后享受正取生的同等待遇。學校還采取專業分加文化分的方式,招收少量藝術生(聲樂、器樂、舞蹈、美術)和體育特長生(美術生專業100分,其他200分),凡相加分數等于正常錄取了的學生的文化分數,就算作正取。
凡在中考中成績特別優異者而進入九中就讀的,學校獎勵1000元。凡入九中就讀后思想表現好,每期期評成績在全年級前20名者,免除下一學期學費800元。平時參加各種學科競賽獲獎者,學校將分別給予一定獎勵。高考升入北大、清華者,學校給予重獎。
桃源九中自創辦以來,堅持從嚴治校,獲得了上級部門的高度贊揚,4次獲全國高考考點稱號,被省愛委員會評為文明衛生單位;被市委市政府評為雙文明單位;省綠委評為園林式單位;被市教委評為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示范性完全中學(市重點中學)、藝術教育先進單位,被市綜治部門評為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縣目標管理紅旗單位。一九九九年,《湖南教育》發表6000字長篇通訊:《桃源九中——昂首闊步走向未來》;一九九九年,《人事與人才》發表2000字通訊:《桃源九中——英才搖籃》;2002年3月以來,《湖南工人報》先后以《占盡春光是此家》、《教誨飛舟揚風帆》、《弦歌丹青怡桃林》為題,全面報導了桃源九中的辦學實績。《中國校園文學之友》發表5000字訪談錄:《桃花源里可耕田——訪湖南省桃源縣第九中學校長》;《桃源報》發表了《沅水揚帆向大海》、《滿日輝煌看九中》、《為輝煌奠基》等報導九中的通訊;縣電視臺每年都要為九中作十余次采訪和報導。桃源九中走向了千家萬戶,社會已經認同了桃源九中。
在2002年7月召開的中共桃源縣第九屆黨的代表大會上,縣委書記魏立剛在工作報告中指出:“桃源九中要晉升省級重點中學”,給九中的發展定了位、發了令,造了輿論,正了名份。近幾年來,桃源九中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已把此項工作列入了議事日程。全校師生“育質量之紅花,澆文體之綠葉,辦規范之學校,建和諧之校園”,決心不負領導重托,人民期望,決心勵精圖治,與時俱進,沖出常德,走向湖南,把桃源九中辦成名副其實的人民滿意的完全中學.
辦學宗旨 桃源九中始終堅持以育人為目標而踐行著學校的辦學宗旨。在創建初期的八十年代,以嚴謹治校聞名于縣、市、省,以至多次在桃源九中召開全省、全市、全縣學校管理的工作會議。九十年代,學校擬定了新的辦學思路:“擴大規模求發展,改善條件創,面向全體要質量,因校制宜辦特色,沖出常德,走向湖南,與國內先進學校溝通,同世界教育一體接軌。”跨入新世紀后,學校又結合實際提出了“育紅一朵花(教育質量),澆綠兩片葉(文娛、體育)”的辦學目標,在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前提下,把文娛和體育作為辦學的特色來抓
校園文化 學校注重弘揚校園文化,豐厚文化底蘊,以文興校,以文育人。成立了“紅鳥詩社”,開辟了校園詩墻。2000年9月又在原校刊“雪濤文學”的基礎上創辦了《九中文學》,該刊在2003年10月被評為全國九十九佳校園期刊。學校選編了70萬字的師生文學作品集《桃紅李白》、《春華秋實》,還有15篇作品被收編進《花開時節》,這些書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列入了《中國校園文學叢書》。《中國校園文學》和《桃花源》雜志均把九中確立為文學創作基地。學校在縣電視臺開辟了《九中文苑》專欄,拍攝了數十篇電視散文。《星的夢幻》、《記憶開始的地方》、《星語星愿》等作品在《人民文學》、《中國校園文學》及其他文學報刊上發表,引起了上級文化部門和新聞媒體的關注。
1.體育隊伍強勁有力。**屆全市中學生運動會,桃源九中體育代表隊總分為全市**名;1996年在全縣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獲初、高中組團體**名;2001年,桃源九中派出11名隊員參加縣里組隊赴市三運會,為縣隊奪得124.5分,
有3名隊員達國家二級運動員標準,被確定為參加省運會的常德市代表隊隊員;1988年在省五運會上學生王飛獲乙組跳高金牌;1992年在省六運會上,學生李云飛獲丙組全能跳高金牌,張世云獲跨欄銀牌;1990年,學生高翠仙獲省運會女子單人皮劃艇銀牌。2005年,桃源九中被評為省“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單位”。2.藝術教育卓有成效。1991年和1992年,全省中考音樂尖子專業復試中,學生楊燕、趙華的專業成績分獲全市**名;美術專業考生文菁、王倩、袁文濤、劉唯一、李偲源先后考上**美術學院;學校重視美術發展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認可,2001年被湖南文理學院設為美術教育基地,2002年成為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實習基地;學校先后多次組隊代表桃源縣、常德市赴省參加中小學幼兒園藝術節,1991年編演的舞蹈《命運》在全省節目調演中榮獲省的一等獎;學校軍樂隊陣容強大,舞蹈隊常勝不衰,管樂隊隊員周光明參軍后,成為天安門廣場國旗班樂手,2001年元旦,桃源九中《帆之歌》大型文藝晚會開創全縣中小學電視現場直播之先河,緊接著每年的大型電視文藝晚會在縣內外均獲得廣泛贊揚。學校自2003年來成立了攝影興趣小組,學生向薇蓉、劉超、李寧、康志杰等在省、市“三獨”比賽中獲一、二、三等獎;教師潘皓、劉永杰、郭鯤、李召軍是業余攝影協會員,多次在省、市、縣級攝影比賽中獲獎,潘皓的作品《守望家園》在常德市環保攝影大賽中獲一等獎。
桃源九中始終把教學工作放在中心位置,視質量為學校的生命。1996年以來,高考升學率在全市一般中學中年年名列**,在縣內穩居第二,升學人數占全縣的三分之一以上。2008年,學校高考再創佳績,高考一次上本科三批線581人,本科二批線201人,600分以上3人,后本科錄取291人,有10人進入全縣文、理科前10名,其中183班一次上本科二批線39人,文世倫同學以理科全縣第二名、總分650分考入北京大學,成為真正的桃源**班。
桃源九中辦學的短短二十余年,4次獲全國高考考點稱號,評為省文明衛生單位、省園林式單位、省模范職工之家,市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市綜治先進單位、市示范性完全中學,縣目標管理紅旗單位。《湖南教育》曾發表長篇通訊《桃源九中——昂首闊步向未來》,《人事與人才》發表通訊《桃源九中——英才搖籃》,《湖南工人報》先后以《占盡春光是此家》、《教海飛舟揚風帆》、《弦歌丹青怡桃林》為題,全面報道了桃源九中的辦學實績。
在二00二年七月召開的桃源縣第九屆黨代會上,縣委書記魏立剛在工作報告中指出:“桃源九中要晉升省級重點中學”。二00五年十一月,縣政府把桃源九中創辦省級示范性中學列入了“十一五規劃”。
二十余年來,先后有羅斌斌、馬云飛、周群植、郭楚進入清華大學,鄭治國、陳煒東、鐘華文、張楚楠、文世倫進入北京大學,翦云華、熊碧愛、王繼業、劉良琨、謝磊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張華力、諶登華考入上海復旦大學等中國高學府和名牌大學。
桃源九中自創辦以來,堅持從嚴治校,獲得了上級部門的高度贊揚,4次獲全國高考考點稱號,被省愛委員會評為文明衛生單位;被市委市政府評為雙文明單位;省綠委評為園林式單位;被市教委評為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示范性完全中學(市重點中學)、藝術教育先進單位,被市綜治部門評為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縣目標管理紅旗單位。一九九九年,《湖南教育》發表6000字長篇通訊:《桃源九中——昂首闊步走向未來》;一九九九年,《人事與人才》發表2000字通訊:《桃源九中——英才搖籃》;2002年3月以來,《湖南工人報》先后以《占盡春光是此家》、《教誨飛舟揚風帆》、《弦歌丹青怡桃林》為題,全面報導了桃源九中的辦學實績。《中國校園文學之友》發表5000字訪談錄:《桃花源里可耕田——訪湖南省桃源縣第九中學校長》;《桃源報》發表了《沅水揚帆向大海》、《滿日輝煌看九中》、《為輝煌奠基》等報導九中的通訊;縣電視臺每年都要為九中作十余次采訪和報導。桃源九中走向了千家萬戶,社會已經認同了桃源九中。
1.學校要求做到“檢攝在外,嚴肅整齊;操守于內,主一無適”。學校有《管理資料匯編》,有《學生必讀》,學校實行規范化管理,成立了全市**支經警隊,現已改名為護衛隊。學校年年被評為市、縣綜合治理的先進單位。
2. 桃源九中屬于市級重點中學,面向全縣招生,近年來,許多外市縣的學生也來九中求學。桃源九中歡迎全縣初中畢業生,不分城鎮農村、不分干部群眾,涌躍報考桃源九中。桃源九中從2004年開始,每年招收高中新生1200人,其中正取生800人,擇校生400人。擇校生的收費標準是:正取線下20分的3000元、40分的4000元、60分的5000元、60分以下的6000元。擇校生入校后享受正取生的同等待遇。學校還采取專業分加文化分的方式,招收少量藝術生(聲樂、器樂、舞蹈、美術)和體育特長生(美術生專業100分,其他200分),凡相加分數等于正常錄取了的學生的文化分數,就算作正取。3.凡在中考中成績特別優異者而進入九中就讀的,學校獎勵1000元。凡入九中就讀后思想表現好,每期期評成績在全年級前20名者,免除下一學期學費800元。平時參加各種學科競賽獲獎者,學校將分別給予一定獎勵。高考升入北大、清華者,學校給予重獎。
4.在2002年7月召開的中共桃源縣第九屆黨的代表大會上,縣委書記魏立剛在工作報告中指出:“桃源九中要晉升省級重點中學”,給九中的發展定了位、發了令,造了輿論,正了名份。近幾年來,桃源九中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已把此項工作列入了議事日程。全校師生“育質量之紅花,澆文體之綠葉,辦規范之學校,建和諧之校園”,決心不負領導重托,人民期望,決心勵精圖治,與時俱進,沖出常德,走向湖南,把桃源九中辦成名副其實的人民滿意的完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