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女子中學校長田勝龍介紹,一女中建校于1912年,1968年停辦。解放前學校就有良好的辦學聲譽,當時社會評價:女中風氣醇厚,學生相互砥礪學行,畢業后均能自立于社會。2006年4月,無錫市委市政府決定復校。5月,無錫一女中校友、中科院院士楊芙清教授受聘任學校的名譽校長。
無錫市**女子中學,前身系無錫縣立女子師范學校。系本邑教育先驅侯葆三發起創設,建校于1912年3月16日,校舍暫借北門旗桿下楊氏私宅。是年僅招一個班,學生不足40人。后規模不斷擴展。1914年8月,添辦附屬初小,作為師范生實習基地。1917年8月,附小擴展為完全小學。同年,經縣民政長秦效魯批準,學校遷入原金匱縣城隍廟內,即現東林中學高中部校址。該校址2003年已被無錫市人民政府批準為無錫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準備申報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校首任校長黃淡如熱心辦學,治學嚴謹。繼任校長程宏遠提出“端莊勤樸”的女師校訓,一直延用至新中國成立。當時社會反響:縣女師“風氣醇厚”,學生相互“砥礪學行”,畢業后能自立于社會。上世紀20年代末,因辦學成績卓著,江蘇省教育廳視察后專門贈匾嘉獎,上書“黎明炳耀”四個大字,當年的《新無錫報》曾作專題報道。
1927年7月,學校改辦無錫縣立女子初級中學,始招初一新生,不再招收師范生。期間,辦學規模又有擴展,中學自4班增至13班,先后建起籃球場、網球場、圖書館等,實驗儀器也逐年增加。學校以“完成個人人格,培養團體精神”為訓育方針,要求學生做到:誠(立身)、勤(治事)、和(處世)、愛(待人)。學校課程設置也頗有創新,初三學生可分科選修《應用文》或《三角》,學校設立文、理科“問題箱”,學生每周一次輪流至圖書館上閱讀課等。1934年,無錫縣數學競賽共取10名,縣女中占5名。1936年,省督學視導后專文嘉獎,報界又予宣傳報道。
1937年10月,日寇入侵,無錫淪陷,縣女中停辦。1940年8月復校,易名江蘇省立第二女子中學,發展為完全中學,暑后招收高一新生。1945年9月,抗戰勝利后,學校更名為無錫縣立女子中學。同年,學校成立學生自治會。同學們學習自我管理,經常組織各種進步活動,校內政治空氣濃厚。1947年,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開始在校內團結進步教師,發展黨員,向學生灌輸革命思想。同學們經常傳閱進步書刊,議論時政,秘密組織讀書會,參加地下黨領導的募捐寒衣、募捐清寒子弟助學金等活動,還走上街頭進行宣傳或參加義演,積極投入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政治斗爭。華輝、胡曾玨、陶惠蓉、王漢慶等同學先后走上革命道路,并為挽救民族危亡而英勇捐軀,成為學校歷史上光榮的革命烈士。
1949年無錫解放后,以湯聿敬同志為首的軍管會進駐學校。同年5月,學校又改名無錫市立女子中學。在黨的領導下,建立師生代表參加的校務委員會,實行學校民主管理。
1952年10月,學校正式更名無錫市**女子中學。由于管理嚴格、治學嚴謹,學校在市內外聲譽頗佳。當年的女中學生都曾十分驕傲地把“女子”兩字合在一起說,我們是無錫市**“好”中學。1959年,全市組織中學統考,本校初三、高三成績均名列前茅。1960年春,江蘇省教育廳確定本校為省“五年一貫制”試點學校,并按省示范中學規格辦學。同年秋季,面向全市擇優招收高一新生。學校堅持“質量**,效果**”的方針,教師對學生嚴在“格”上、愛在“心”里,教育教學質量在市內一直名列前茅。1965年7月,**屆試點班學生畢業,高考升學率達74%,高于本市所有的六年制中學。**教育部特派員專程來校總結辦學經驗。
學校在近百年的光榮辦學歷程中,可謂名師薈萃、桃李芬芳。國畫大師錢松巖、音樂理論家錢仁康、紅學家馮其庸等都曾在該校執教多年;一大批治學嚴謹、為人高尚,在無錫地區享有盛譽的教師更是長期匯聚耕耘在這所學校,如沈紹祖、季雨青、何辛耕、徐謂斌、姚載熙、許平生、薛宏昌、史可風、沙白等各位教育界名師行家。該校學生中的成功者更是不盡其數,一大批女界豪杰、著名學者從這里誕生,一代代女性更是層出不窮:原國務院陸定一副總理的夫人、嚴樸烈士的女兒嚴慰冰等四姐妹都曾畢業于該校;原外交部副部長韓念龍的夫人王珍(毓楨)、中國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的夫人孫維聰等都曾畢業于該校;中國科學院院士、青鳥集團董事長、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楊芙清教授、協和醫科大學前副校長章央芬教授、國內高師地圖學陸漱芬教授、原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長薛禹谷研究員、著名特級教師倪谷英、安徽大學原副校長程慧霞教授、中共“十三大”代表顧蘊玉、原無錫市人大副主任邱雪珍、全國勞模程惠明等一批又一批校友都在自己的本質崗位上盡心盡職、貢獻社會,為學校的輝煌聲譽創造著不朽的業績。
“文革”開始,學校改名“要武中學”,后市東初中并入,開始男女合校。1972年5月,學校定名為無錫市第十一中學。1991年5月,經無錫市教委批準學校為市音樂(舞蹈)特色學校,要求學校在努力完成普通中學教育任務的同時,積極為藝術院校和地方群眾文化事業輸送和培養具有藝術特長的合格中學畢業生。1992年5月,在無錫市區高中布局重大調整中,無錫市教委確定我校為市文藝特色學校,增加招收美術、書法專業的特長學生。1993年10月,學校又被江蘇省教委編入《江蘇名中學》。2000年7月,與原無錫市第二女子中學(無錫市十二中學)合并新組建為無錫市東林中學。同年11月被無錫市教育局確認為無錫市重點普通高中;2002年5月又被江蘇省教育廳確認為江蘇省重點普通高中;2003年5月,學校初中部被江蘇省教育廳批準確認為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示范初中;2004年2月,學校高中部被江蘇省教育廳轉評確認為江蘇省“三星級”高中;2005年2月又被江蘇省教育廳批準為江蘇省首批藝術特色學校。目前,學校經市委、市政府同意,準備全面恢復無錫市**女子中學。
端莊勤樸用智慧啟迪智慧以人格塑造人格
學校中亭臺樓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更有蓮花池,凌云榭,靜觀舫,聞道堂,四昭樓,抱勢居等等
。
漫步其間,怡然自得,心曠神怡。
無錫市**女中學,先后出了許多名人,如楊芙清,孫方中(現為香港多所中小學校長,香港婦聯委員會會長等)。
無錫一女中首次恢復招生在社會上引起強烈關注,許多家長希望把孩子送到女校培養,學校原計劃開設4個初中班、4個高中班,后擴張至初中部4個班,高中部6個班。針對女性的生理、心理特點,一女中設置了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如形體、健美、防身術、國際禮儀、生涯規劃、心理教育課程等。
無錫市**女子中學,2007年再次招生,將初中部擴為初一年級6個班,高中部高一年級6個班,并設有初一年級,高一各2個住宿班。
2008年第三次招生,將初一,高一住宿生分別集中在初一1班和高一6班,宿舍條件優越。
現無錫市**女子中學分為兩個校區,分別為崇寧路校區和槐古橋校區。初一初二及高一年級在崇寧路校區,初三高二及高三在槐古橋校區。
無錫市**女子中學由于學校的特殊性,所以學習生活與其他學校有所不同。它完全符合女生各方面的特征,例如,下課的時間,會有足夠多時間讓你和同學進行交談;在學習方面,在上課的時候,我們的老師
會讓學習的氛圍變得很活躍,讓你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在平時,有不會的問題,你可以盡量多的去問老師,不要有任何多余的擔心,老師們會很熱心地為你解答。
守望文學社
無錫**女子中學守望文學社成立于2005年,現有社員110多人。已出版《守望》及副刊8期。文學社在平時開展了讀書交流活動、讀書沙龍、“唱響一女中”詩歌朗誦比賽、演講比賽、作文競賽、攝影比賽、書法繪畫比賽等活動。文學社不定期邀請校外名家舉行女中文化講壇系列講座,盡力拓展社員的眼界,提高社員的人文素養。文學社還比較注重學生管理能力的培養,每年都要進行社長競選,學生社長在日常工作中逐漸成熟成長。文學社社員多才多藝,文學功底扎實,在文學社活動得到鍛煉提高。曾在《全國作文選》、無錫日報、無錫教育網站等媒體發表多篇作品。文學社還組織社員參加全國各種作文比賽,如:中華“圣陶杯”作文大賽、“雨花獎”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江蘇省作文比賽、市“湖濱杯”作文比賽、無錫市讀書征文比賽、無錫市“國土資源杯”作文比賽等,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如:第十一屆“雨花獎”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中,有6名同學獲獎;其中柴靈鳳榮獲初中組一等獎,著名作家趙麗宏、黃蓓佳親自為她頒獎并合影留念。在第十四屆中華“圣陶杯”作文大賽中,文學社有40位同學獲獎。其中王婷驊、談竹君兩位同學榮獲一等獎。
陽光心理協會
陽光心理協會于2006年創設,是一女中五大社團之一。協會的工作任務是采用一切可能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心理檢測、心理咨詢、心理疏導、心理訓練,盡可能消除和預防學生智力、情感、意志和個性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偏向,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心理困難和煩惱,調解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改善和提高。
清鈴小記者團
無錫一女中的小記者團成員積極參加活動,為同學報道各類活動實況。她們忙碌奔波的身影成為了學校的一道風景線。
勝藍管樂團
無錫一女中的女子銅管樂隊在江蘇省甚至全國都是非常特殊的,它展現了我們女生巾幗不讓須眉的風采,精湛的演出深受好評。我校特聘南京大學的老師為我校銅管樂隊指導,想必我校銅管樂隊一定能在老師的指導與帶領下越來越成熟、。南京大學已經把我校列為招生基地。
志鴻義工團
無錫一女中的志鴻義工團用星期六,星期天的時間去動物園,敬老院,福利院等地方打掃衛生,給老人,孩子送去溫暖,也經常用課余時間打掃學校死角。
原無錫市**女子中學校址(無錫市崇寧路崇寧弄6號,市檢察院對面弄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