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熱能所簡介
浙江大學熱能工程研究所成立于1989年,前身為浙江大學燃燒理論與技術教研室。該研究所是我國高等學校在能源清潔利用與環境工程領域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國家重點學科點,國家首批“211”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點,并建有國家博士后流動站,國家水煤漿工程中心燃燒技術研究所和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據研究所網站資料顯示:所屬實驗室有大型精密儀器24余件,大型實驗臺架29座。
浙江大學熱能所下設八個研究室,分別為流化床燃燒與氣化研究室、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研究室、煤粉燃燒研究室、水煤漿燃燒研究室、測試與控制研究室、工程多相流及數值計算研究室、燃料利用研究室、燃燒與傳熱教學實驗室。
浙江大學熱能所本著出人才、出成果的宗旨,培養培養博士研究生200余名,碩士研究生400多名。與此同時,研究所涌現了一大批跨世紀的人才。年輕教師中,獲中國青年科技獎2人(倪明江教授、駱仲泱教授),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二層次3人(駱仲泱教授、嚴建華教授、樊建人教授),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2人(周俊虎教授、周昊教授),中國青年科學家提名獎1人(樊建人教授),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人(駱仲泱教授、樊建人教授、嚴建華教授、成少安教授),霍英東青年教師獎2人(倪明江教授、樊建人教授),有突出貢獻的國內培養博士(倪明江教授)1名,有突出貢獻的歸國博士1名(樊建人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樊建人教授、駱仲泱教授、周俊虎教授),國家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獲得者3名(倪明江教授、嚴建華教授、周俊虎教授),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5人(劉建忠教授、李曉東教授、高翔教授、周昊教授、周勁松教授)、浙江省青年科技獎、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青年教師、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共20人次,浙江省青年人才基金獲得者2人次,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3人次,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員12人次。全國百篇博士論文4篇(池作和、程軍、周昊、羅坤),提名2篇(王智華、屠昕)。培養的博士中有30位已晉升教授,培養人才中有4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另向清華大學輸送長江計劃特聘教授1名。
研究所歷年來共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三等1項、四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其它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0項、二等獎8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00余篇,其中國際期刊論文190余篇,SCI檢索論文300余篇,EI800余篇,ISTP檢索論文90余篇。擁有發明專利7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100余項,軟件登記13項。
據研究所網站資料顯示:研究所共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計劃項目1項,“973”二級課題項目7項,“863”項目26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余項,國家支撐計劃項目6項,國家攀登計劃項目1項,國家攻關計劃項目10余項,其他省部級重大重點等項目48項,國際合作項目30余項,與國內企事業單位橫向協作項目數百項。
研究所主要對一次能源(以煤為主)及可燃廢棄物、污水的合理、**、清潔燃燒利用、回收以及新型的能源利用和強化傳熱技術的研究。同時針對國內大量電力、化工、輕工、建筑、冶金等領域所用的氣固多相流的測量,合理結構、防磨、防腐和模化等方面進行研究以及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