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縣實驗小學占地40畝,現有師生5000余人。學校從1998年起,經過4年的創建工作,于2002年獲得市級文明單位稱號。2003年4月又經重慶市精神文明辦復查,以文件形式認定我校為市級文明單位并授牌。2007年9月,又通過了“鞏固和加強文明單位”驗收并合格。此后,每年接受縣文明辦核查驗收,我校始終保持著良好的文明單位形象,各項考核指標均超額完成,有力地推動了三個文明的進程。現將相關情況簡介如下:
一、形成了一整套精神理論領袖著全校教職工自強不息、長期為之奮斗。一是學校有一個十年奮斗目標:一年創縣示范,五年創市重,十年爭創巴渝名校。二是開創了實小精神:眾志成城、艱苦創業、敢為人先、爭創。三是學校有十年遠景規劃。四是學校有一句永不過時的校訓:挑起振興民族的大任。
二、形成了較為特色的校園文化。一是學生文明崗,每天早上有學生著綬帶、列隊問好,有值周領導、保衛值勤,通過這個窗口展示文明形象。二是有一組黑板報組成的文化墻、有大型的標語、壁畫、雕塑等顯出儒雅書氣、悠悠詩韻。三是雄偉的建筑、精巧的布局配以奇樹、香花、綠草,顯示了實小人坦蕩的襟懷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四是校園星空報成了師生們筆耕的樂土,校園廣播成了奮進曲。五是讀書的好習慣,老師的誨誨教導、學生書語聲聲,文化氛圍特別濃厚。
三、組建了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班子,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同時提示了鞏固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措施,為鞏固的加強三個文明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一是學校主要領導親自抓,黨支部書記具體抓,工會、團支部、少先隊、德育處齊抓共管,全校師生一起行動。二是學校有明確的三風要求。校風: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不斷超越。教風:與時俱進、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學風:用心讀書、勤于思考、追求真知。三是有明晰的治校方略,兩靠三嚴四抓:靠團結、靠苦干;從嚴治校、從嚴治教、從嚴治學;抓思想教育人,抓制度管理人,抓環境陶治人,抓質量造就人。四是規范辦學行為,《教師工作指南》人手一冊,《學生德育手冊》人手一冊,推行黨務、政務、財務三公開。五是每學期都開展了評優選先活動,在單位工作進行中不斷涌現出比學趕幫的動人情景,事業繁榮昌盛,單位發展整體推進。
總之,我們用雙手創建了市級文明單位,也用心血不斷凝結文明成果,我們的目標是團結廣大師生邁向更高層次的校園文明。
武隆縣實驗小學領導談創建文明單位
(賀平山2010年1月23日)
自我校被上級命名為文明單位來,學校一班人就真抓實干,開展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文明建設工作。
一、不斷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的科學發展觀武裝全體教職工的頭腦,利用教職工例會政治學習,利用《政策宣傳欄》及時張貼,利用欄目電視臺廣播,提倡教職工讀一本馬列專著,寫一篇心得體會,學校編一本專集。
二、把重慶精神、武隆精神、實小精神結合起來,組織學生向不文明習慣告別的簽字儀式,組織開展弘揚民族精神,愛我武隆、愛我家鄉等系列活動。通過升旗儀式在國旗下宣誓,教育學生愛父母、愛師長、愛黨愛國,這些活動一一記錄在案。
三、學校每期都組織家長、人大、政協代表對教師執教進行測評,而且將測評結果用于教師工作調整和教師獎勵。每一年都要開展行風評議工作,對問題認真回復和整改,逐漸實現辦人民滿意教育,做人民滿意教師的目標。
四、共駐共建、對口幫扶。先后與芙蓉西路社區、柏楊村支部、鐵礦雙河文復小學結對共建文明社區、文明單位,發揮了應有示范帶頭作用。
五、文明建設成果:
一是管理文明,年級管理模式已由實踐階段上升到理論總結階段,自督自評自考的質量評價模式已作為成果在全縣推廣。在管理上逐漸由人管人到制度管人再過渡到人人遵紀守法的和諧境界。二是制度文明,對教職工的婚喪病產有人道的表現,又有統一的規范,對教師的師德師風有文明禮儀監督員天天檢查,對教師的一日常規有專門的常規督導員,對學生樓道出入、就餐秩序天天有一大批教師在崗值勤,盡量體現人性化的管理,盡量少一些懲罰,多一些表揚和鼓勵。三是行為文明,教職工精神飽滿、溫文而雅,學生聰明活潑,特別有禮貌,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生中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四是活動文明,教職工每個小家每期都有新招,把小家經營得紅紅火火,工會每期組織一次大型的運動會。學校五周年校慶活動、家長開放日、學校藝術節等都是歌舞升平、座無虛席。五是環境文明,清潔衛生時時保鮮,接受上級領導和外來人員的參觀考察;綠化美化與建筑區域高度和諧;標語、壁畫、藝術品充滿溫馨和魅力;室內有衣著鏡,有小家園地、窗明幾凈、桌上物品堆放整齊、布局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