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青年投身科技攻關一線(副題)
90后工程師萬卓怎么也沒想到,學機械設計專業的他如今幾乎天天往隧道施工工地跑,還得經常與計算機打交道。他最近被派往廣州的一處隧道施工工地,采集巖層、盾構機等數據,以便設計和制造適合施工需求的隧道掘進刀具。
“這個項目的巖層偏硬,而且有軟硬不均的情況,這就對刀具的韌性有更高要求?!比f卓說,通過現場數據,他所供職的凌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凌遠科技”)可以在半個月內重新設計、制造一批新的、更符合實際需求的掘進刀具。不僅項目施工進度有了保障,成本也大大降低。
(相關資料圖)
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數字化能力,讓凌遠科技成為國內TBM(隧道掘進機)硬巖刀具領域的領軍企業,也讓這個細分領域逐步擺脫“進口依賴”。近年來,類似的情況越來越多。在相關政府部門的指引和幫助下,許多企業聚焦技術攻關,投入更多精力研發“獨門絕技”,培育出一批各個領域的“單項冠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其中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
攻關硬巖科技,年輕人樂在其中
萬卓從事的隧道掘進機硬巖刀具行業,簡單地說就是給盾構機裝上合適的“牙齒”。盾構機全稱為全斷面隧道掘進機,被廣泛用于隧道、地鐵、巖洞的挖掘工程中。盾構機的工作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牙齒”的硬度、強度和韌性。
我國早在2008年就研發出第一臺國產盾構機,但刀具、刀盤、軸承等核心零部件仍然面臨著“卡脖子”風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只有德國和美國企業掌握最先進的隧道掘進機硬巖刀具生產技術,我國許多工程企業都得看外企的臉色。
看到這些痛點,凌遠科技董事長張凌在10多年前就開始組建技術攻關團隊。他們總結經驗教訓,對比德國、美國同行的產品,結合工程統計數據,提升產品技術指標,終于使自研刀具的使用性能達到進口刀具的90%以上。之后,他們又針對刀圈材料發起技術攻關,最終研發出的隧道掘進機硬巖刀具產品既硬又韌還耐用,各項性能指標均優于或等于進口產品,成本也大幅降低。
“技術攻關不能單打獨斗,要各自發揮優勢,不能懂研發的不懂工程,懂工程的不懂研發。要解決研發與應用的壁壘,就要聯合?!睆埩枵f,在10多年的自主研發過程中,凌遠科技已相繼與清華大學、中南大學、吉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
2021年,凌遠科技入選首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為隧道掘進機刀具領域的“單項冠軍”。也是在這一年,萬卓加入凌遠科技,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到施工現場采集數據,為刀具的定制化設計與制造提供支持,并在刀具使用現場提供幫助。這種數字化、精細化的服務能力,是國外同行難以提供的。
萬卓需要經常出現在施工現場,偶爾還要跟工廠開會商定制造方案,雖然忙碌,但這名年輕的工程師樂在其中。他說:“興趣總是更吸引我一些。每天都是有進步的,做起來也會更積極。”
青年勇挑重擔,努力擺脫進口依賴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得以參與最前沿的科技攻關。在河北正定,一群年輕人在為老百姓的“酸奶自由”悄然努力。
最近,85后楊玲正帶領一支成員平均年齡29歲的研發團隊跟腸道益生菌“較勁”。作為河北一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然生物”)的研發總監,從事益生菌研發工作10多年的楊玲正跟團隊聯合臨床機構開發即食性益生菌,探索如何基于益生菌的腸道調節來提升人體免疫力,以及如何用微生態替代抗生素以減少農業領域的農藥化肥殘留。為了這些計劃,一然生物準備投資10億元,建設微生物活菌制劑三期工程,投產后預計純菌粉年產能可達500噸。
“嚴格來講,從產業化角度,我們與(歐美市場)的距離越來越短了。”一然生物董事長趙林森告訴記者,從依賴進口菌種,到自主掌握乳酸菌發酵劑生產技術,再到“跨界”進軍健康、農業領域,逐步完善行業標準,一然生物和中國益生菌產業一樣,都經歷了層層蛻變。
乳酸菌是典型的益生菌之一,也是決定酸奶品質的核心原料。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優質菌種資源、菌種產業化技術及菌株功能研究等核心技術只有國外企業掌握,消費者很難買到一瓶完全“中國菌”的酸奶。
為解決這一問題,產業界在持續努力。2016年,國內某乳企發現其生產的一批酸奶存在脹瓶問題,于是找到為其供應乳酸菌的國際食品添加劑巨頭丹尼斯克公司和當時名氣并不大的一然生物。楊玲帶領團隊在一番研究與實驗后發現,這批酸奶中添加的植物乳桿菌在特定條件下會被誘導發生異型發酵,這個過程會產生氣體,從而導致脹瓶。這個發現超出了業內一貫的技術認知,也讓一然生物在與丹尼斯克公司的競爭中勝出。
經過這件事情,一然生物也摸索出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從而控制菌種的純度,避免脹瓶現象發生。這讓他們贏得了與君樂寶、光明等國內八大乳制品企業的供應合作,也讓楊玲等研發人員頗為驕傲?!翱蛻粽J可我們的技術,就會很開心?!?/p>
減下去的是稅負,提起來的是創新活力
持續的科研投入,也讓四川廣安金侑達電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侑達公司”)負責人陳雙全信心滿滿。這家成立于2009年的高新技術企業這些年加速科技創新,陸續獲得28項專利,研發了耐寒電纜、阻水阻燃電纜等創新產品,有的還被列入四川省重點推廣項目。
一開始,金侑達公司只做電纜產品的代加工,屬于粗放型加工制造企業?!熬€纜市場競爭激烈,產品有沒有市場關鍵在于技術跟不跟得上。”陳雙全也明白,技術創新需要持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還存在著較高的風險,這讓他一度很發愁。
了解到陳雙全的顧慮后,當地稅務干部上門“手把手”做稅務輔導和政策宣傳。陳雙全算了一筆賬:去年,公司在科技研發上投入費用300多萬元,按照100%加計扣除的稅收優惠政策,享受到稅收優惠75萬元;今年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一季度已投入150余萬元,全年預計投入研發費用500萬元,預計可以享受稅收優惠近125萬元。
“減下去的是稅負,提起來的是創新活力?!标愲p全計劃,下一步要持續加大科研費用投入,積極引進線纜領域更多“高精尖”人才,嘗試培養更多年輕人才,深化與上海交通大學、西華大學等高校的產學研合作,為后備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創造、企業穩定發展打下堅實穩定基礎。
企業要想練就“獨門絕技”,需要引進和培養更多年輕科研人才,一然生物也有類似的計劃。目前,這家位于河北小城的企業吸引了80余位益生菌領域的專業科研人員,他們平均年齡約29歲,大部分都是食品工程、微生物等領域的碩士或博士。這些技術人才也幫助一然生物獲得了多項專利菌株、50余項國家發明專利,以及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此外,他們還聯合江南大學等20多家院校和科研單位,聘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多位學術專家,建立河北省益生菌功能研發及應用技術工程實驗室。
最近,楊玲又帶著一批年輕的研發人員開始了新的探索?!皣H上那些優秀的食品企業在知識的廣度、深度上非常深厚,要想跟它們競爭,還需要更多年輕人才加入,一起來打造中國的益生菌產業。”她說。(記者 王林)
標簽: